13.统一战线灭敌寇,“崇总”成立谱新篇
11月11日10时许,一队日伪军沿老滧港西岸土公路缓缓北行。他们要到老滧港接应一批海盗上岸,为冬季扫荡扩充伪军。行至蚌壳镇北方1里许,“呯”的一声枪响,骑着高头大马的日军军官木森应声坠地。随后,河东的高粱田、棉花田中响起密集枪声,几十个日军中弹倒下。剩下的日伪军慌忙趴下,向着河对岸开火,一时间枪声大作,日军的小炮也不断开火,打得对岸棉花萁、高粱秆四处乱飞,胡乱射击了一段时间,日伪军发现对岸似已无枪声,才逐渐停止射击。伪军在前,日本兵在后,战战兢兢,趟水过河。上岸只见田土烧黑,秸秆烧焦……游击队却不见踪影。此战,是瞿犊得到朱九洲送来的情报后,率两支直属中队和汤如醒独立二中队联合设伏,消灭日伪军30余人,游击队无一伤亡。
11月17日12时许,日军宣抚班的石桥大吉率300余名日伪军,突袭浜镇。浜镇是抗日骁将沈鼎法、沈鼎立、沈鼎台三兄弟的家乡。石桥大吉将民众赶到一处,威胁不说出游击队就放火烧镇。千钧一发,虞老汉挺身而出,对石桥大吉说:“游击队往上小竖河去了,愿意为皇军带路。”石桥大吉高兴答应。
16时许,虞老汉带着日伪军来到上小竖河江滩边。虞老汉指指江边的牛棚鸭舍,对石桥大吉说:“游击队就躲在那里。”石桥大吉立即下令开火,牛棚鸭舍顷刻化为灰烬。这时,跑到河边的虞老汉大喊:“快打东洋人!”接着投河殉国。这时,日伪军身后的“V”形堤岸上响起密集枪声,他们陷入了游击队的三面包围,背后大河挡路,成了瓮中之鳖。石桥大吉慌忙组织突围,多次冲锋都被游击队击退,石桥大吉正绝望时,日本军舰出现在江面上,向游击队阵地开炮。面对舰炮火力,瞿犊果断下令撤退。游击队撤退途中,路过一所民房,发现房中有七八个日军,原来这是日军的通讯指挥组,军舰就是他们调来的。战士们一阵手榴弹猛炸,日军通讯组全灭!
此战,日军被毙杀50余人,伤者更多。石桥大吉想不通的是,虞老汉怎么知道游击队会在那里设伏?原来,虞老汉事前悄悄授意两个晚辈给游击队报信,然后向日军自荐带路,一路上尽量绕路,为送情报和游击队设伏争取时间。抗日群众的支持,是游击战争胜利的根本。战后,瞿犊在虞老汉牺牲的河边树上刻下诗句:长江万里,烟波浩渺。壮哉老爹,后人之表。
11月21日黎明,日军纠合堡镇、县城、庙镇等地的200余名日伪军,以“搜索抗日游击队”为名,向上小竖河地区扫荡,一路烧杀,崔宅、陆宅、姜宅、黄宅等70余间民房化为灰烬,又枪杀手无寸铁的乡民13人。3艘运送稻柴的船只停泊在上小竖河外口,也被日军烧毁,船主顾巧生逃上岸时,被日军枪杀。这就是“11·21”上小竖河大烧杀惨案。
17时许,日伪军返回,途经蛏壳滧,突然从河东射来密集的子弹。日伪军慌忙还击,轻重机枪小钢炮统统上阵,一时枪炮声震天。埋伏在河东的游击队是瞿犊的王中洲直属中队和黄凤鸣独立三中队、汤如醒独立二中队、汤如苏锄奸团等,约130余人。激战约半小时,日伪军分兵过河包抄。瞿犊下令撤退。此战是瞿犊部队与汤如醒独立二中队建立国共联防合作关系后的第二次战斗,敌人死伤不详,我方无伤亡,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11月30日,瞿犊、王进创建了“崇明县民众自卫队总队部”简称“崇总”。“崇总”既是崇明县抗日武装统一的部队番号,又是抗日游击队统一指挥机构的名称。根据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崇总”总队长一职保留给在任的国民党崇明县长陈赓尧,瞿犊任参谋(实际总指挥),沈鼎法任政训主任,王进(中共地下党代表)任政训员。“崇总”下辖500余人,分为9个中队,分别为:直属王中洲中队(原手枪队和青年队扩展组成),直属黄凤鸣独立三中队(原敢死队扩展而成);宋子贤独立五中队;蒋煊洲四区常备中队;常备第二大队沈鼎立第五中队,金有祥第六中队,黄乾亨第七中队,徐方谷第八中队;抗日锄奸团。
“崇总”执行新四军的命令,同时秘密接受中共江苏省委江北特委的指示。“崇总”的成立是崇明抗战掀起高潮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