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3月2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名誉过耳如飞蝇
叶国威
  叶国威

  我在上海惊闻饶宗颐先生仙逝的消息,心中一阵沉痛。想去年先生方庆祝百岁生辰,还亲自到巴黎、北京出席“莲莲吉庆”书画展开幕。未想在这戊戌新春前夕,以101岁长辞我们而去,依循潮州习俗积闰享寿105岁。

  当日杭州西泠印社发布消息,于次日2月7日早上,为这位已故社长设灵堂于社中柏堂,供大家前来吊唁。上午九时许,我抵杭州,沿西湖堤岸向西泠印社走去。春风料峭,在柏堂门上檐间黑底白字“饶宗颐先生千古”布条,在风中飘曳,是迎客也是送别。我步入灵堂向饶公深深行三鞠躬礼,而二十年间往昔琐事,一时涌上心头。

  早年因敬慕饶公,故冒昧函乞饶公赐书墨宝,当时饶公竟应我这素昧谋面的黄毛小子所请,还特以悬针篆写“文章无用等画虎,名誉过耳如飞蝇”赠我,并极其客气地题上“国威兄属”上款。这联句是出自欧阳修《送徐生之渑池》一诗,欧阳修把自己的垂暮与徐生的朝气相对而叹,发而为歌。想饶公欲以此典故相勉,因当时我正毕业就事。真是谦谦君子,跃然纸上。后来朋友看到这对联,无不投以羡慕的目光,说我有福气。记得同年“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先生也曾以篆书相赐:“国威先生索书为篆坐言起行贻之丁丑吉日”。张桉看见了,说饶、秦两公的学问好,书法更是难得难求,说我因缘好。或许物长聚于所好,有时人与人之间,也就是靠那一点看不见摸不着的缘分。

  及至2000年,我于台北市获得俞平伯1947年自书五律七首寄赠陶光诗卷,因知陶重华先生不幸中年早逝,又为太老师,遂出平伯先生诗卷,向诸师及当世硕学鸿儒广求文跋。2002年,饶公也曾为书“俞老论诗言志,具见经学渊源。诗笔致工丽,雅有唐风。国威仁弟其宝之。壬年选堂。”数年后,饶公又应我所求,赐书“无邪堂”,因是饶公轻度中风愈后所写,“无”字向右稍偏,但大雅无伤,笔力依旧千钧。

  而在2011年初,我整理文稿,欲辑成书,饶公也不以我的文章愧漏,赐寄“无邪堂琐记”一签。时也凑巧,于同年12月饶公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亦藉此同沾喜气。

  直到2013年初春,得邀出席2月8日下午“龙年气象——饶宗颐教授壬辰年书画作品展”的开幕茶会,那天我才第一次见到神交多年的饶公,心情异常兴奋。当时有央视记者采访饶公,询问饶公健康长寿的秘决,饶公即将皮鞋退去,两脚往上一缩,作瑜伽双盘,说他自己每天都打坐练气,并过有规律的生活。难怪饶公的精气神如此旺盛,不像96岁老人。

  后来与会嘉宾都争相与饶公合影,我也前趋向从未谋面的饶公自我介绍,饶公主动向我伸出左手深深一握,此时此刻零距离,并坐在他身旁合影留念。我还取出《艺聚西泠》一册,乞饶公签名,饶公欣然写下“君堂仁兄方家正之癸巳选堂”,又于次页再题“无邪堂主人存览”。后来何广棪先生也到会,翻阅此册即言:“恭喜君重!饶公为你取了别号。”闻此语,我才恍然。

  次年9月,我还将饶公1963年香港大学出版社的《词籍考》,及艺文出版社的《选堂诗词集》寄到学术馆求饶公签名。不意10月1日收到香港寄回快递,邓伟雄先生说我的《词籍考》是当时盗版,饶公以早年版权不严,书多如此,故亦不计较,更以毛笔签名钤印。

  老辈襟怀如此宽厚,能不教人感动万分。

  饶公逝已!我虽不敏,然得饶公者多,故略记种种因缘,以志不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初春时鲜货
普通话一甲子
扫一扫
名誉过耳如飞蝇
戊戌迎福(剪纸)
不一样的足浴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名誉过耳如飞蝇 2018-03-26 2 2018年03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