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源头质量,改变居民习惯
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相关人士介绍,今年3月,本市颁布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的相关方案。新方案明确“四分类”标准,即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目标至2020年底,全市16个区、214个街镇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90%以上。
街镇职能部门、居委物业>>>
短期易坚持难 分类任重道远
区和街镇相关职能部门积累了一些经验,如设置单独的垃圾存放区域、配置专项垃圾收集车。物业是垃圾分类的“第一道防线”。有物业公司建议设置“红蓝榜”监督业主;有居委会代表建议主妇们多开动脑筋,巧用厨余资源,发酵回收。
市民代表、环保组织>>>
小手引导大手 争当环保种子
市民们坦言知晓度高、参与度低。有市民建议,加强学校宣传,让孩子从小养成垃圾分类意识,并带动父母参与。
申城的环保组织建议,垃圾分类必须持之以恒,来不得半点放松。人人都可以成为一颗环保种子,管理好自己产生的垃圾。
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缺约束少激励 巧立法减税收
市人大宝山代表组曾调研本市320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发现问题主要是:缺乏有效法律保障,湿垃圾处置技术与设施跟不上。代表委员建议,加强人大立法;同时提升湿垃圾的处置能力,构建相关数据库。
本版照片 记者 陶磊 摄
>>4-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