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4月0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网约车硝烟再起,监管须跟上
纪 玉
  纪 玉

  近来,本已归于平静的网约车市场再起硝烟,滴滴、美团、高德、易到等纷纷出招,携程也宣布拿到“网约车牌照”……然而,不管怎么“烧钱”,网约车平台运营,守法是底线。昨天,上海累计查处利用网约平台从事非法客运案件37件,其中“滴滴”29件,“美团”6件。交通执法部门将依法对“为不具备营运资格的驾驶员或者车辆提供召车信息服务的”网约平台处以1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此前,网约车市场几乎是一家独大,如今多了几个竞争者,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各平台“拼补贴”,消费者得经济实惠,但在短期的价格战之外,还是要回到“拼服务”上来才是留住用户的长久之计。

  网约车大战硝烟再起,监管必须得跟上。3月21日,“美团打车”上线第一天,市交通委等三部门就联合约谈相关负责人,可以说是及时。不过,实际情况还是要通过执法等手段来摸清。日常执法检查发现,本市利用网约平台从事非法客运的现象有扩大趋势。这与该市场近期的不平静有关,也暴露出相关平台的审核与管理漏洞。无运营资质的车辆和驾驶员为何能在平台上揽客?平台注册信息与车辆实际信息不符的“马甲车”现象为何屡见不鲜?网约车平台不能只顾“烧钱”“圈地”,忽视对法律法规的遵守以及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职能部门也应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法律法规尊严,保障消费者权益,为城市运行的安全、有序保驾护航。

  此时开展网约车非法客运专项整治行动,并不是给相关平台“浇冷水”,而是提醒其不要忘记“守法”这根底线。只不过,10万元罚单威慑力如何,能否达到督促企业的效果,仍然要打个问号。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如何运用好监管“组合拳”,让网约车市场既保持活力又能依法有序发展,是摆在政府部门面前的一道考题。

  (相关报道见第8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垃圾分类大家谈
   第A05版:垃圾分类大家谈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汽车周刊
   第A2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足不出“沪” 一日逛遍长三角
清明前夕怀先辈
网约车硝烟再起,监管须跟上
走出土地高质量利用新路
上海卫生健康“任务清单”发布
新民晚报要闻A02网约车硝烟再起,监管须跟上 2018-04-04 2 2018年04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