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华夏大地,英雄辈出,岂容外国的英雄霸屏!可是中国的银幕英雄又在哪里?
在沙场 不忘保持个性
中华民族,经历过苦难,“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犹记得,银幕上,中国军人铁骨铮铮,保家卫国壮怀激烈,事实上,这些中国早期的银幕英雄,到现在看来,依然不过时。
邓世昌在《北洋水师》中,最后的时刻,视死如归,大叫了一声“太阳”,便抓住爱犬双双沉入海底,镜头逐渐拉远,海面一片沉寂,悲壮,苍凉;《平原游击队》的李向阳时而神出鬼没,时而策马扬鞭,这些在后来的007之类的影片中,都可以看到大同小异的模式;《铁道游击队》的刘洪侠胆柔情,战能踏上飞驰的火车,静能夕阳西照撩动心弦,与芳林嫂的简约爱情,也是一抹少见的温情的柔光;《地道战》里的高传宝智勇双全;《赵一曼》中女英雄的宁死不屈……
原来,在银幕上,浴血沙场的英雄表现形式,并不只是炸碉堡堵枪眼,抛头颅洒热血。而今,和平年代,军人驻守边关,依然是民族的英雄。所以当《战狼》系列、《建军大业》《湄公河行动》……这些影片出现的时候,重新点燃了观众心中的英雄情结,中国的英雄全面占领票房高地。
在观众的呼声中,不难看出,中国银幕英雄还是来得太少。即使最近红起来的几部作品,细究之下,剧情和人物都不复杂,“中国英雄”如果想从电影票房厮杀的惨烈中走向世界,除了要令人肾上腺素飙升之外,也别忘了像从前的英雄一样,有点个性。
在武林 不忘为国为民
除了军事片,中国的武侠,让世界影迷心驰神往。
16年前,张艺谋的《英雄》,如平地惊雷般的一声巨响,揭开了大众文艺阵线上中西角逐的序幕。想当年,在李连杰和赵文卓的演绎下,黄飞鸿留给我们的已经不只是那些形于表外的无敌身手,更重要的是那句提升民族气节的口号“男儿当自强”。《精武英雄》里的陈真,他并不是一个无往不胜的完人,在那样一个中日关系剑拔弩张的背景下,他曾留学日本还交了日本女朋友,被视为叛徒、汉奸,似乎把自己置身于民族情绪的对立面,但当他打败了藤田刚,立马成为了观众高声呼喊的银幕英雄。
“武侠片,近年来热衷于表现陷害徒弟的师傅、互相背叛的兄弟等反英雄的形象。”周文萍说,“从好的方面说,这反映了创作者对于人性的多层次发掘;从坏的方面来看,过多塑造此类形象则消解了人们对于人性的信任。”即使是张艺谋再塑的《长城》,也不复当年之勇。时至今日,武侠片只给人们留下一丝英雄浴血、甲光向日的悲壮感。
不要再迷信绝世武功可以走遍天下,去看看好莱坞的英雄,从超人到洛奇,从终结者到阿甘,乃至当下风靡世界的“漫威英雄公会”……外国的英雄都知道践行金庸的嘱咐,“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中国的武林英雄,也别忘了呀!
在民间 不忘胸怀大志
离开了打打杀杀,和平年代,一样可以出现英雄。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个朝气蓬勃的国度就在现实和文艺领域涌现出大量英雄人物:铁人王进喜、好党员雷锋、《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数不胜数的英雄为国人所熟悉,也搭起了一道通往共和国殿堂的神圣之途。
可喜的是,去年《你若安好》这样的影片引发了观众的共鸣,这是国内首部以全科医生为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刻画了老中青三代医生对医疗事业的执着,展现了全新的医患关系理念和百分百努力的医者仁心,热情描写讴歌了全科医生新人物、新形象。英雄,可以穿着白大褂,可以穿着环卫服,可以穿着运动装,也可以身着便装……
纵观古今,帝王有三皇五帝,将相从廉颇、蔺相如至魏征、秦琼,乃至专诸、荆轲等刺客,茶圣陆羽、药王孙思邈、女杰穆桂英等,哪一位不是英雄?每个时代,每个阶层,都不缺少英雄,缺少的是对于英雄的洞见和创造可为人所接纳的英雄之匠心与慧心。
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