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谈论读书,很应景。读书是为了什么?对于笔者,读书最大的吸引力在于通过书发现世界,提炼生活,感悟人生。
读书能使人安静,减少浮躁。心静则目明,带来思维的深刻。因此,读书最可贵的,是在向作者学习生活的艺术,即如何在生活中保持温润的心态,拨开烦恼的迷雾去发现美、感受美。当我们从浩瀚的文字中认识到自身既渺小又伟大时,那么读书的结果很可能不是功名利禄,而是更为豁达的心胸,更加平和的心态,以及自我反省和自我发展的动能。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读书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丰富阅历。通过读书,我们了解世界,探究历史的真相;分享感受,体味苦乐。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穿越历史去和古人对话;一本好书,也可以指引我们跨越时空预知未来。
读书有助于获得智慧,创新思路。从书中汲取力量,获得抚慰;贫穷的人可以在书中看到希望,富有的人则从书中读到责任。如果养成爱书、释书、疑书,多向思维、触类旁通的习惯,就会像读书一样读生活,读世界,读春夏秋冬。
读书是人生的一种修行,一种享受。当然,做到这些,需要自我改变,也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氛围。我们需要更多的图书馆、更多的阅读空间、更便捷的取阅手段,只有当我们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而书籍又唾手可得时,我们才能做到:书香随身,书香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