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顶上有座白庙,白庙里有只白猫,白庙外有顶白帽”——这上海小囡随口都能顺溜念来几句的上海绕口令竟也是“非遗”项目之一。
绕口令,又叫急口令、拗口令,古称吃语诗、急说酒令,是门历史悠久的民间口承传统与民间语言游戏。早在《诗经》前就有诗云:“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把发音相近的词语有意排列成形,颇有几分绕口令最初的模样。唐代后,文人墨客使用押韵的技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将若干双声、叠韵词词汇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精心巧妙地排布,形成了简单有趣的语韵,极富语言之美。诗歌中的这种精妙修辞手法在民间被广泛运用于绕口令的创作中,使绕口令除了语句短小、幽默有趣、贴近生活之外,还具备了如谣似歌、讲究韵律的特质。
上海绕口令不仅继承了语言诙谐、融入生活场景、注重声韵配合的传统,还在海派民间曲艺的浸润中焕发出了独具海派文化内涵的魅力。从上海说唱《金陵塔》到上海滑稽戏《一百零八将》,极富生活气息与趣味的上海绕口令在诸多本土曲艺中被发掘、借鉴与再创作,听一段发音纯正的上海绕口令成了一种文化享受。上海绕口令,带着深厚的地方生活文化烙印,保存着标准的上海话发音,记录了一代代上海人的童年,不仅是锻炼口齿的有效工具,更是本土民众的宝贵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