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非遗舞蹈展演弥足珍贵的18个节目~~~
非遗舞蹈展演弥足珍贵的18个节目~~~
非遗舞蹈展演弥足珍贵的18个节目~~~
     
2018年05月0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舞蹈展演弥足珍贵的18个节目
民间舞蹈不该被剧场规律套牢
吴旭颖 周明依
  作为本届“上海之春”最热舞蹈专场,“民族瑰宝,舞之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展演”的上演震撼了不少观众,也引发业内思考。在昨日举行中国传统舞蹈发展论坛上,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主任黄奕华指出:“非遗舞蹈是文化的容器,是承载着中华民族美学追求、民族智慧、哲学思想的容器。要使中国人能够作为一个独立角色登上世界舞台的基础,正是中国的民族文化。”

  原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屈盛瑞提出,目前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舞蹈类项目共有113项,占总数的9.1%。而上世纪90年代我国保留的1247个舞蹈项目,目前已经消失了853个,短短20年期间舞蹈遗产缩减至当时统计数量的31%,河北、山西等地三分之二的舞蹈项目彻底消失。正因如此,此次非遗舞蹈展演中的18个节目显得弥足珍贵。

  “非遗”舞蹈专场的演出中,蒙古族鄂尔多斯舞洋溢着浓烈的民族风情,但充满特色的舞姿绝非空架子,而是从蒙古族人民的日常习俗和文化活动中衍生出来。喇嘛跳鬼的舞姿反映的正是蒙古族的寺庙祭祀文化,骑马扬鞭、挤奶、梳辫子等动作更是源于草原儿女最熟悉不过的牧场生活。

  丰富的文化背景是非遗舞蹈崇高艺术价值的来源。“这也是为什么需要我们去保护的是鄂尔多斯舞,而不是广场舞《小苹果》。”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解释道。而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晓真,也在指出“艺术本是乡土生活的附带品。我们应当放下所谓艺术家的身姿,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不该被剧场创作的规律套牢。”

  当然,非遗舞蹈的保护也不能一成不变。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晓真提出:“艺术生活本是乡土生活的附带品。我们应当放下所谓艺术家的身姿,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不该被剧场创作的规律套牢。”

  见习记者 吴旭颖 实习生 周明依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科创上海
   第A07版:财经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阅读/连载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康健园
   第A2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民间舞蹈不该被剧场规律套牢
山林在心里 舞台在命中
不经历劈波斩浪怎得“镜花水月”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3民间舞蹈不该被剧场规律套牢 2018-05-07 2 2018年05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