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6月0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旅居上海
张凤珍
  张凤珍

  跨越57年的时空,2017年的金秋十月,我有幸第四次来到了上海这个有着磁性般魔力的大都市。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任务,不同的感受。唯有这次是退休后没有任务,没有任何思想包袱,让我轻轻松松,愉快地在这里,实实在在地享受着盛世带来的幸福生活,感受到了上海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1960年11月,那时我在云南省体育局当排球运动员,随队比赛第一次来到上海。当时我们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从昆明到上海没有直达火车,更不用说坐飞机了。我们乘坐汽车从昆明出发,途经贵阳,而后辗转到武汉,最后到达上海。我们住在国际饭店旁的上海市体育俱乐部(现为上海市体育局),比赛之余去了上海第一百货商店、第一食品商店和永安百货公司等等。那时的上海到哪人都不多,有空还到黄浦江边走走,记得江对岸几乎没有什么建筑。这次短暂的上海之行,只能说是对上海有了初步的印象和了解。

  第二次到上海是1969年的夏天,因有外调公务在身,整天奔波于各个单位之间,无暇逛逛街景,只是路过城隍庙,到里面吃了小吃,那时多是些棚户在经营。公务结束后,便匆匆离开上海。

  第三次是1985年夏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带队到上海、南京和北京等地一些单位参观学习先进经验。那时的上海,面貌与前两次不一样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流动的人群将整个南京路挤得水泄不通,到哪都看得到忙碌的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充满那个时代的朝气蓬勃。

  时隔32年之久,我在亲人的陪同下再次来到上海,这次旅行的目的与前几次不同,完全是为了休闲和旅游。到达的第二天天气晴好,我们便迫不及待地驱车前往浦东,穿过延安路隧道到达了陆家嘴。浦东变化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原来的沼泽地全变成了如今的高大建筑群。在滨江公园看着浦江两岸的万国建筑和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让人眼花缭乱;江面上穿梭往来的船只,载着满满的货物,更像是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乘风驶向远方。

  这次上海之行,美食是重要目标之一。许多人到上海都要到豫园和城隍庙看看,尝尝那里的美食,带点土特产回家乡。商铺有各种上海特产,像大白兔奶糖、五香豆和绿豆糕等特色食品。九曲桥边的南翔小笼包名气很响,一楼排着外卖长队,我们来到了楼上的雅座,点了正值时令的蟹粉小笼,那鲜味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另一让人难忘的美食是淮海路上光明邨的鲜肉月饼,入口后那皮之香酥,肉之鲜美,味道真是棒极了,难怪人们总是心甘情愿地排上几个小时的队,而且每人还要限量购买。

  最让人难忘的是到迪士尼乐园游玩。一到乐园的停车场,就感受到了周到的服务。工作人员知道有老人要进乐园游玩,立即通知前方引导员指挥我们怎么走,从这些小小的细节可以看出服务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高标准。中午时分,最精彩的花车巡游敲锣打鼓地来了,大家都停住脚步,站在路边观看。白雪公主到来时,大家欢呼声一片。当她在人群中看到我时,还和我挥手致意,好长时间,我都在回味着那幸福的时刻……

  除了在市区游览,我也去了佘山和广富林,对上海了解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超过了前几次。而在上海的这一个月的日子里,我从未停过脚步,闲暇时间,会到附近的菜场转转,或是到里弄里走走。上海的菜场生鲜、熟食供应丰富,市民有很多的选择余地,生活方便极了。特别的是,我到里弄走走看看,看到里弄的基层还建有党支部、办公室、活动室和图书室,让人联想到党支部建在最基层的硬道理。

  回到昆明后,回味起这一个月的日子,深觉自己终于深入了解了上海。这里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无愧于国际大都市的称号。美哉!上海!我爱你。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公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俄罗斯世界杯前奏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连载
   第A21版:阅读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社会/新民环球
为诚信经营叫好
一张橱窗照
旅居上海
大屋顶之光
枇杷吟
又到粽子飘香时
没有主角的独唱音乐会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旅居上海 2018-06-07 2 2018年06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