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所居住的这个小镇上,坐落着一幢世界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作品,即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当地人称大屋顶。
初遇大屋顶,是一个春天。那天,我踩着满地的落花去设计路上的图书馆还书时,发现门锁了,上贴一字条,说图书馆搬到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去了。循踪去看,在一片荒野中,突兀着一座灰白色的混凝土建筑,一边还铺着一池浅水。里面大概还在装修,没开门,我们在寂冷的水边站了一会儿,七岁的女儿突然难过起来,她觉得这地方不如那个丛林竹影中的图书馆温馨。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安藤忠雄的作品,也不知说什么好。
不同的建筑,有着不同的气质。安藤的作品,通常是清水混凝土、多样的几何形体、光、穿堂风与水流,非常冷峻。有人说,要懂安藤的作品,你得懂樱花,懂茶道,懂俳句,懂枯山水……经过长久的相处后,我觉得,没这么玄。好的事物,有些不是一下子就能让人看出好来的,而是会令人突然发出惊叹:啊,原来是这样的。
大屋顶沿袭了安藤先生一贯的风格,也是清水混凝土建筑。好天时,屋顶上会漏下一块块三角形的阳光,像舞台追光灯一样,甚至能追到通向地下车库的旋梯上。去年冬天下了大雪,我去大屋顶,看到雪竟然都顺着几何形屋顶的坡度滑下来了,座位上,阳光准时抵达。噢!大屋顶,只积阳光不积雪呢。
大屋顶旁的荒地现已变成了花田,夏春时节,这里就是花的海洋。浅水池南面,种着安藤先生捐赠的百余株染井吉野樱,花开时如云,花落时如雨,再加上美丽的图书馆及各种展览讲座,这里已成为文艺青年们的打卡地。暮春的晚上,樱花树下听音乐会,波光映在屋顶上,粼粼如池,天籁声中,如在天上。
从网上得知2009年,安藤先生体内发现了癌细胞,胆囊、胆管和十二指肠被摘除。术后不久,他来良渚考察。五年后,又因同样的原因,摘除了肾脏和脾脏。现在,他依然活跃在世界建筑的舞台上。“我的人生就是这样,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活下去。总是处于逆境中,在思考如何克服的过程中找到活路。”77岁的安藤忠雄,还是那个屡败屡战的“追光少年”。
知道了这些,每次再看大屋顶,都会觉得它的光里,闪着奇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