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刮东南风,小区里就弥漫着一股刺鼻的酸臭味,闻久了还会头晕恶心!”“原本说好要搬迁,可到现在还没动静,难道我们还要继续忍受废气的折磨?”一通通电话,道尽了周边居民的焦虑与无奈。
这家环境污染的“钉子户”、环境整治的“老大难”,为何连续4年成为居民投诉的焦点? 面对环保部门的严厉惩处,“华伟”又做了多大程度的整改?这场污染防治攻坚战,何时才能打赢?带着这一串疑问,记者昨天专访了浦东新区环境保护和市容卫生管理局局长章灿钢。
为何投诉不断?
华伟公司位于浦东新区航头镇大麦湾工业园区内,主要生产汽车内饰件。2015年,“环保局长接热线”行动首次开启时,就有市民来电,反映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偷排刺激性、挥发性废气。2016年和2017年开线首日,又有多位市民将矛头对准“华伟”。记者当时曾跟随环境执法人员现场探访,发现该企业确实存在无组织排放、脱附设备未使用、台账不清等问题,环保部门也当场开具了罚单,并勒令其整改。
今年,“华伟”依然投诉不断,记者从12345市民服务热线获悉,1月至今,有关“华伟”的投诉已达52件,而去年和前年的投诉量分别高达240件和206件。
为何扰民不休?
罚也罚了,改也改了,为何居民仍不买账?章灿钢介绍说,华伟公司自投产以来,违法排污现象确实时有发生,此前环保部门已对其多次立案调查,尤其是去年6月,执法人员上门检查时,发现其注塑车间设备未经验收即投入使用,当即责令“华伟”停止新增注塑车间的生产,并罚款人民币65000元。
“华伟”承诺,会严格落实各项废气处理措施,不再抱有侥幸心理。此后,环保部门每月对华伟公司产生的废气进行监测,结果均显示达标排放,执法人员也每月上门,对华伟公司开展随机检查,基本未发现无组织排放的情况。“虽然废气排放达标了,但因为距离小区不远,加上个体感受差异,废气产生的异味确实还在给部分居民带来困扰。”章灿钢坦言,如果要彻底消除异味,让居民满意,必须购置更完备更先进的废气处理设施,但因厂房老旧等客观条件所限,一时难以实现。因此,从去年起,他们便联合航头镇政府与“华伟”协商,希望能推动企业减产、搬迁,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
何时彻底根治?
经过多方努力,“华伟”最终答应,在今年年底前,将公司整体搬迁至宝山工业园区。目前,宝山的厂房已建设完成,并配备了全套废气处理设施,目前正启动环保验收工作。与此同时,华伟航头工厂也制定了减产计划,今年一季度已关停两个喷漆车间内8个喷枪,6月30日前将再关停一个车间的喷漆设施,届时将有效降低喷漆废气污染程度。
章灿钢表示,下一步,环保部门将加强督查工作,要求企业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减产及搬迁计划,同时督促“华伟”在搬迁前,保证废气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做到稳定达标排放。
本报记者 房浩
记者手记
一管到底
环保局长接热线行动举办至今,已是第四年,都说“事不过三”,但“华伟”却连续4年“拔得头筹”,领跑投诉榜单,实在罕见。可以想象,周边居民的身心是遭受了多大伤害,才会一次次拿起电话,一次次倾诉苦楚。
值得欣慰的是,这一次,环保部门的震慑起了作用,后知后觉的“华伟”,终于意识到违法排污已不可持续,承诺年底前搬迁,这对周边居民来说,无疑是个天大好消息。但另一个担忧也随之而来,工厂是搬走了,但会不会摁下葫芦起了瓢,排放的废气继续祸害另一片土地上的百姓呢?
按照“华伟”的说法,新厂区将购置更完备的废气处理设备,且远离居民区,废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将降到最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企业决定“改过自新”,当然值得赞许,但承诺能否兑现,不仅靠企业的自身意愿,还需要强力有效的监管做保障。希望有关部门能一管到底,从环评审批,到日常监管,对标最高标准,层层把关,层层落实,筑牢绿色发展的底线。明年今日,但愿“华伟”的名字,真的能从投诉单中消失。
明日热线预告
9:30-11:30 徐汇区环境保护局局长 王淳
9:30-15:30 金山区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黄永辉
互动平台
市民服务热线:12345
手机客户端“12345”
手机客户端“新民App”
值守电话:96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