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俞兄江山去过吗?他马上有反应:没有去过,是不是戴笠的老家?我也没有去过,前几年自驾游去武夷山途经江山出口,知道江山市有座江郎山。
夹在黄山和武夷山中间的江郎山算是一个冷门风景地,申遗成功增加点知名度,但是我们这次旅行团中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去过江山。周边大牌地标景点太多了。
从上海自驾开车要五个多小时,高铁两个多小时。旅行团团长张总一开始就安排高铁,两个多小时的高铁还是相当轻松惬意。一路上停靠的杭州、诸暨、义乌和金华等站吊起游客的情绪,要知道江山早在80多年前就有火车站,浙西小车站已经成为现代经典文物。
黄中良先生是土生土长江山人,是上海某资管公司老总,也是我们这次江山行程的向导。张总打电话给他,说许多朋友要去他故乡游玩。这个消息让他兴奋,黄总调整手头工作,提前一天从深圳赶回老家。他和张总有将近30年的交情,如果再要交一个延续30年的朋友,肯定是生命的奢望。
黄总介绍说,衢州市政府为了推广旅游,全市范围13个核心景区周一至周五免门票。这个舍蛋留鸡的促销政策我们竟然一无所知,我们高铁抵达江山站时间是周六下午,第二天开始观光行程,错过了免门票福利。
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的江山充满了故事。俞兄吹牛称自己是中国现代史资深专家,书房里珍藏五千册现代史书籍。他对戴笠的兴趣也是此次行程的兴奋点。走进保安镇古旧街道小巷,他就消失在巷子深处的旧居老宅,拍照片、评简介、做注解不亦乐乎,坐在胡蝶和戴笠大照片下摆造型留影从容淡定。
廿八都(读:念八都)古镇味道让喧嚣的城市人耳目一新,大山深处避风港湾经过近千年时光洗礼,焕发出迷人香气。藏在三省交界处,群山环绕的小镇成为历史上许多有钱人避难避险之地,在这里大户人家盖房置业远离大城小市的纷扰嘈杂,给近代建筑史留下许多遗产。休闲无邪的生活,滋润了大山深处四季人生,天高皇帝远的逍遥理念在这里源远流长。这里一千多户人家有140多个姓氏,有9种方言的独特民俗文化,延绵几个朝代更替,真是宜居的一方水土。研究民俗史的专家学者把这座小镇作为研究基地,肯定硕果累累。相隔几公里还有个繁华的峡口镇,将近五万人口居住在此。据说这里夏天特别凉爽,深山峡谷“穿堂风”应该是最绿色的空调。我们错过了这个人气更旺的峡口镇,行驶在车流稀少的黄衢南高速上,车上几个自驾游发烧友手脚开始活络起来,重访廿八都和峡口镇的日子不会遥远。
黄总有条不紊地安排着江山行程。碗窑的农家乐,江郎山的烟雾,老虎山的剪影,廿八都的明清建筑,须江的夜色,一幅幅天然画卷徐徐展现在我们面前。在保安镇一个陈列馆里,黄总恰巧见到自己童年住过的老房子照片,他把大家叫过来重温一遍他的童年画面。老房子已经被收储将作为近代文物加以保护,房子前面一方池塘映画出黄总怀旧的圈圈漪涟。
我们还是有意无意错过了江郎山。天气是一个原因,初夏雨季把山峰弄得云里雾里;体力不支更是一个借口,不少游客宣称膝关节透支不愿意爬山。
游客年龄分层可以从喜欢自然画卷和喜欢人文画卷的大数据中分析出来。车子擦过江郎山身边时看不清俊俏山峰真面目,雾绕云低遮住了江山三根擎天柱。我们还会来的,还会来欣赏自然画卷和人文画卷。每座小城都有自己的诱人故事,江山的故事离我们不远不近,恰到好处地吊起许多游客的胃口。江山同上海的距离不远不近,我们对这座小城充满了牵挂和思念。
回来很多时候了,总有隐隐约约的江山画面。张总讲要安排聚会——廿八都豆腐回味会。提起江山市就会想起一个人,那肯定是土生土长的中良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