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7月2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先有姚家厅,后有周浦镇
周彩燕
  周彩燕

  周浦,别名澧溪,东自咸塘港,西入黄浦江,浦东地区历史文化古镇,始于宋元,文化底蕴深厚。周浦姓姚的人较多,民间流传这样一句民谚:“先有姚家厅,后有周浦镇”。意思说,姚姓祖先在此创业在先,周浦设镇在后。传说中的姚家厅又称“南荫堂”,位于周浦镇中大街北侧28号,北通衣庄街贾家弄,是明代太常寺卿姚埙所建的宅第,建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其堂额由明翰林院待诏文徵明所书写,因此姚氏的后代至今仍以“南荫堂”为号。

  姚家厅初建时规模不大,姚埙的曾孙懋初重建后有西园、碧霞轩兰馆等。培兰馆很值得一提,这是姚氏子孙的课徒处,也是周浦有史记载最早的私塾学馆,为周浦教育的先驱,功不可没。出身书香门第的姚埙,自幼饱读诗书,他的父亲姚敬,曾任过国子监助教。

  姚埙祖籍河南,他的祖辈随宋王朝南渡至浙江,后来迁至浦东周浦(定居澧溪),当时,周浦还是个荒僻的村落。1995年出版的《周浦镇志》这样记载:“当时周浦刚成集镇,市容不整。为振兴家乡,埙节衣缩食,广筑房舍,并集资兴建积庆桥(现在的一号桥,俗称姚家老石桥,跨咸塘港,系周浦地区第一座环洞石桥)和永兴桥,沟通南北交通(这里乃周浦老八景之一——姚桥望月);又开凿义井,解决居民饮水问题,后又招集商贾,兴办教育,促进了周浦镇的逐渐繁荣。”

  至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的《上海县志》才明确提到“周浦一名杜浦”,并在地图上标绘周浦镇,当时属松江府上海县长人乡。在周浦南面的不远处,便是著名的下沙盐场,临近的周浦成为盐场的集散地。浦东三大寺院之一的永定寺就坐落在周浦,成为浦东地区一方古朴清雅之地。于是,周浦得以繁盛,“街道回复绵亘四五里”,有了“浦东十八镇,周浦第一镇”之称。上海开埠以后,经济发展更快;至民国初,周浦镇的商行多达几百户。

  周浦镇鼎盛时期,拥有朱鉴故居、巽龙庵、古银杏、古月桂、法云堂、永定寺、鲁班阁、启秀万年桥、立雪亭和南荫堂等历史古迹,其历史建筑拥有量远远超过周庄和乌镇。可惜,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南荫堂的大部分建筑毁于战火。埋没在周浦老街的名人故居有的已风烛残年,有的早尘飞烟灭。昔日弯曲的长街、潺潺流水的小河以及石板小桥,如今填河拆宅一切都荡然无存。庆幸的是,周浦镇在入口处建起了“城隍庙”,著名老字号商铺纷纷在此开张,凭借紧邻上海的地理优势,半个世纪前,周浦已赢得“小上海”的声誉。

  姚埙在周浦的建桥躬耕,使周浦一路云霓一路繁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0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新民旅游
   第A22版:旅游资讯
   第A2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广告
   第A24版:旅游资讯
   第A25版:旅游资讯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医技/新民健康
弱水三千,取一瓢饮
搏海斗鱼
一些快乐时光
三言两语记
写意摄荷
先有姚家厅,后有周浦镇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先有姚家厅,后有周浦镇 2018-07-24 2 2018年07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