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雅士持笔墨而生,以砚为田。清代书宗伊秉绶曾曰:“惟砚作田,咸歌乐岁。”又有“武夫宝剑、文人宝砚”之说。文人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一生之中最相亲傍。砚已成文人情怀与精神载体,安身立命之伴侣也。
笔者有幸,近得见赵之琛铭佳砚一方。是砚采端溪老坑天然子石,依势造型,制成竹节砚式。砚石色灰泛紫,保留璞石赭皮及微小绿眼数枚,尤显丰富。是砚质坚莹密,温润细腻,砚边及底部特意做出的竹节剖痕,极富天然之趣。
文人与砚爱之弥笃,获一佳品,而雕而琢,赐以嘉铭,本砚竟载四位名人之题语,时间跨度达数百年。此砚前侧端有著名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的赵之琛刻铭曰:“墨花德水。数点梅花写经砚,赵之琛。”四字隶书,配以小行书,端庄沉着,翰逸神飞,毫无斧斫之痕,贵能于静穆中寓流动之势。
此砚原配红木盖,制作精致,盖面镌刻四行篆书箴言,文曰:“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下人为德;贱以忘势为德。”文取明代大儒吕坤(1536—1618)语。吕坤,字叔简,号心吾。明代归德府宁陵(今河南商丘宁陵)人。万历二年进士,官历山西巡抚,刑部左、右侍郎,为明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被誉为“功在朝廷,德在国家,言在万世”。著有《呻吟语》、《实政录》等。其重道德修养,以“治心、寡欲、居敬”等方法以达“定静”之目的。此砚铭以德字为中心。“德”者,道德也。《易》言:“君子进德修业。”箴言谓无论处富、贵、贫、贱何境地,均应以德为重也。
此砚盖左侧下方有“子初”小印一方。纪大复(1762—1831),字子初,号半樵,又号迷航外史。上海人。善山水,工篆隶,亦擅铁笔,取法在文彭、何震之间。著有《灵萍诗》、《古砖品》、《陶山诗余》等。此砚为纪大复旧藏,篆书箴言亦为其所书,结体工稳,笔势精妙,古意盈然,为纪氏难得的篆书妙墨。
此砚覆手有唐云先生未及泐刻之墨迹,曰:“漪漪竹砚,君子用藏。炽堂属,唐云铭。”铭书骨苍神腴,醇古雅逸,约为先生五十年代所书。炽堂未能考为何人,但在黄晓汀书画合扇款题中有其名,而萧俊贤所作的《江山石璧图》上钤有“炽堂心赏”印,可知其雅好书画,广闻多识,与沪上艺坛过从甚密也。余藏唐云先生各类文房铭刻十数件,而书而未刻者仅此一件。近日反复赏之,思寻当今有无镌刻妙手,能继轨前贤,完全再现唐云先生瘦健有神、圆融洁净之铭书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