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俞子才的入室弟子,曾师从苏春生等名师的王生南,大半生都是金碧山水画孜孜不倦的创作者。在众多前辈老师眼里,他是一个执着的探索者,亦大半辈子都生活在金碧山水画传人的角色中,认为自己有责任传承俞子才先生“海上一绝”的青绿金碧山水画,并牢记刘开渠、谢稚柳、华君武、俞子才、丁绍光、苏渊雷等前辈老师题字勉励之情。
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探索,王生南终于创作出了别具一格,具有装饰性趣味的金碧山水画画风。早在九十年代,王生南就在前人青绿山水画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揣摩、试验,包括金粉、胶矾水的上色方法,山石皴擦、经营布置等表现语言,从技法到表现都进行了个人化的探索。他在青绿山水画的基础上,独创了独具个人面貌的金碧山水画,使金碧山水画这一传统的画种在画法、画风上形成强烈的王氏面貌——其金碧山水画作品,色彩艳丽,金碧辉煌,具有装饰性趣味,且永不褪色。
在具体创作上,王生南在传统笔墨的取舍与现当代生活感受的取舍间,追求于贴近当下的生活感受,更强调创作中的色彩关系。他将山、石、树、峰等的结体与组合方式简洁化、样式化,并提炼出几种固定的山石样式,借助色彩的冷暖细腻变化,赋予画面新的风格。可以说,王生南的金碧山水画不再试图将山水画的意境局限于山水图像化的意蕴,而是延伸于色彩所营造出的意韵。
在近十年间,王生南曾多次前往黄山、雁荡山、武夷山、太行山、井冈山、嵩山、云丘山等地写生,持着“师法自然”的心和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激情,借自己手中的画笔向世人展示了他所感受到的美景,创作了不少作品,其中的长卷《武夷山图卷》更是长达几十米,耗时数年完成,令人敬佩。
这幅《映山红》(见图)算是王生南作品的典型面貌,云气缭绕,夹叶树、点叶树参差不齐地分布于山顶,山间溪水一泻千里,冷暖相间的色彩与金碧的勾勒,给人富贵祥和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