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这一辈的女人,似乎都会纺纱织布、织毛衣、纳鞋底和剪裁衣物,那时买不起衣服和毛衣,皮鞋几乎没人穿,大家都穿自家女人织的毛衣和做的布鞋,所以在妈妈看来这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不值一提。可到了我这一代,羊绒衫、羊毛衫、针织衫随处可买,鞋子也是各种款式随意挑,反而会织毛衣、做鞋子和会用缝纫机的女孩子越来越少。
自小我就是穿着妈妈做的衣服裤子鞋子和织的毛衣长大的,没有感到特别稀奇,只是有时候因着外套的娃娃领或者毛衣花色被人夸赞,一时感到得意。记得小学六年级时,妈妈为我和姐姐各织了一件自创图案和配色的毛衣,我的是米黄和咖啡色大块相间的套衫,姐姐的是米黄和藏青色大块相间的套衫,穿到学校很吸引眼球,课间时班主任特地把我叫到办公室研究毛衣织法,还不住赞叹母亲手巧。我内心的那份骄傲至今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
上初中时,妈妈为了给家里多挣些钱,工作之余开始织用于出口的各类棒针衫,经常挑灯夜战。卖家还经常点名要妈妈织一些花样比较复杂的针织衫,当然加工价格也相应比较高。妈妈只要看一下样品或图样就能织出一模一样的成品,似乎从来没有被退过货。每当妈妈觉得织出的成品好看,就会立即给我和姐姐各织一件,所以在同学们中间,我和姐姐穿的毛衣那时算是洋气的。直到大学,我依然穿妈妈织的毛衣,有一件底色是孔雀蓝的开司米套头衫印象特别深刻。那是在我高三时,妈妈在昏暗的电灯下花了整整一个礼拜的晚上才织成的,前面是一只可爱的大脸猫,后面是3个身姿婀娜的少女和一只鸬鹚泛舟江上捕鱼的图案,我从高三穿到大学毕业,直到毛衣起球还舍不得扔。
到我工作时,开始流行羊绒衫,妈妈就到羊绒专卖店买了各色羊绒线,给家里每个人都织。从高领、低领到背心,我的衣柜里有许多妈妈织的羊绒衫,我特别怕冷,大冬天一定要穿妈妈织的羊绒衫,因为它们比店里买的明显厚实保暖。
妈妈50岁就退休了,闲来无事,她看到有人在做棉鞋和拖鞋,就把家里不用的皮包、衣物收拢来,用作拖鞋、棉鞋的面料,每天坐在缝纫机前,缝缝补补,不嫌累。每次回娘家,妈妈就会拿出她做的拖鞋让我穿上,并且将不断推陈出新的棉鞋和拖鞋让我拿回家。我女儿从小到大的鞋码,妈妈都做了相应的棉鞋和拖鞋,而且鞋面花色不重样。她还叮嘱我,以前那些拖鞋就扔了吧,妈妈在不断改进方法,鞋子会越做越好。看着家里一箱又一箱的鞋子,我的心里溢满了幸福,怎么舍得扔呀!
现在我和姐姐都怕妈妈累,不让她做鞋子和织毛衣,但她总是闲不下来。时下流行DIY,许多女孩重新拿起了针线自己动手给家人织毛衣,妈妈就义务当起了老师,教小区里的女人们织毛衣,从高低针到收放针,忙得不亦乐乎。
虽然从小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几乎没有零食和零钱,更不要说缠着爸妈买这买那,但妈妈的心灵手巧弥补了物质匮乏带来的不适,我从来没有感到过自卑,留在记忆中的,都是穿着妈妈做的衣物,吃着妈妈做的美食时的自豪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