禊帖的年字(图1),写得中规中矩。起笔一啄,与永字的右上短撇相似,不过撇的过程中,没有提笔,所以首尾粗细相同,而不是通常的头重尾尖。第二三笔两短横,起笔轻轻落下,收笔用所谓挫笔,没有顿下回锋,显露出毛笔的分叉。率意之作,无伤大雅。第四笔的短竖,写成了斜点,这是书家通常的写法。不过这个点是连着上一横,明显锋没有调回来就直接点下,所以起笔很重,不过勾出完好,显示书圣的控笔功力。然后一长横,起笔重重落下,用笔较慢,行笔略微上斜,然后向右下长长地一顿,再回锋向上,连接写中间的一竖。这一竖是全字的顶梁柱,写得教科书般完美。仔细品味其力度的变化,起笔后略细,然后是有细微的加重,在到结尾处悬针偏左出锋,稳重,厚实,而又不死板。学王字,这一竖可以练上千百遍。
图2是钟绍京灵飞经小楷,虽不是临大王帖,却与禊帖如出一辙。第一啄和第四点都写得比禊帖标准。不看禊帖,这个字是完美无缺的。但站在禊帖之旁,就可以看出,中间一竖略显僵直。图3是褚遂良临本,清秀灵动。不过与左边两字相比,中间的一竖略显迟凝而力度不够。图4是沈尹默临禊帖虞世南临本,用笔颇显筋骨,乃近代王字第一高手。与禊帖相比,略显凝重。图5是赵孟頫临定武兰亭。传世定武本,字迹模糊,全靠书家自己琢磨。此处竖点改成横点,原帖如此。松雪传世有几个兰亭临本,这是其最好的一本。
图6是欧阳询千字文墨迹,一长横的收笔,与一长竖,和兰亭一个模式。图7是苏慈墓志,其年字多处出现,这里选了最好的一个。图8是褚遂良倪宽赞,其中年出现三次,其他两个起笔改撇为点。这里选了最接近兰亭写法的。这个年字,二长横一长竖,行笔飘逸多姿,尽显禇体风流。图9是沈尹默书笔阵图的底稿本。这个年字有禇体风韵,而挺拔过之,是我所见沈老写得最好的一个年字。图10、11是苏东坡寒食帖。东坡于笔法不太讲究,率意而作,但细细品味,亦有兰亭遗风。
比较这八大书家所作,右军再次称雄,可得十分;钟禇沈赵,用笔精到,结构优美,唯灵动比书圣略低一层,可得九分半。东坡生动有余,而用笔一扫而过,略乏节奏变化,可得九分。欧与苏慈碑,结构稳健,但精彩不足,得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