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前身为“川沙施疗所”,1938年成立于川沙城厢,此后几经更名扩张,从最初以皮肤小外科、注射疫苗为主的一家小诊所,发展成为当地人皆知的川沙县人民医院。1993年,医院被正式命名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红十字医院。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是浦东新区东部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市创伤急救中心(东部)建设单位、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
成立医联体 建立多个专科专病联盟
分级诊疗工作是我国医改的方向和重要内容,“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是目标,医联体的建立,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早在1999年12月,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浦东新区中医医院和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就联合组成“川沙医疗中心”,成为上海市第一个医疗集团。2008年6月,医院与川沙功能区域内的4家医疗机构签约成立“川沙医疗联合体”,使辖区内的患者获得了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2016年1月,“浦东儿科医联体”成立前夕,已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签约缔结了战略合作协议,由中心派出专家担任医院作为上海健康医学院儿科学系、系主任单位的学系主任以及医院儿科教研室和临床科主任,形成了一套全新的诊疗协作机制,不仅提高了医院儿科疑难和急危重症诊治水平,还促进了儿科科研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今年初,新一轮“浦东新区川沙医疗联合体”正式启动,由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单位和区域医疗中心,与区域内3家二级专科医院及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组成的区域性医疗联合体,实现区域内卫生资源最大程度的优化利用和共享。同时还联合浦东医疗急救中心川沙站、浦东国际机场医疗急救中心,担负着上海东部特别是浦东国际机场、迪士尼度假区及周边高速路网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院长孙万驹说,下一步,医院将着力以诊疗病种为依托,逐步建立多个专科专病联盟(特色专科联盟+优势病种专病联盟),提升疾病救治能力,推进学科建设。比如,依托创伤急救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等形成院前快速衔接、院内规范诊疗、院后信息收集,以最快速度抢救危重病人的协同救治体系,通过“急慢分治”全面提升医联体急危重症医疗救治能力。同时,围绕医院总体发展目标,立足医院护理特色、结合医联体工作模式,成立护理专科联盟,以护理管理和质控标准、老年护理、专科护理及慢病管理理论与实践等内容开展护理核心能力培训,促进优质护理资源下沉,提升社区护理质量。
区域医疗中心 发挥医院特色优势作用
2011年,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创伤急救中心”项目被列入《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3年)》建设项目。为了提升急救能力,医院整合创伤救治资源,努力打造创伤急救院内一体化MDT模式(多学科诊疗模式),建成了急诊、ICU、手术科室为一体、流程较为完善规范的急救体系,成功率和治愈率明显提高,死亡率下降。
在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和浦东新区红十字会的共同支持下,医院同时承担并完成了浦东新区医疗紧急救援队、浦东新区红十字紧急救援队建设项目,打造了一支训练有素、心理素质过硬的紧急救援队伍,在历年的市、区级马拉松赛事、重大国际会议、各种突发事件的医疗保障中协助政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医院被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确定为18家进博会定点医院之一,将为进博会提供优质多元的医疗卫生保障。
此外,医院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影像科、康复医学科共同组成的卒中中心目前已成为中国卒中联盟中心成员单位,建立并完善了卒中绿色通道。开设影像学指导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扩大时间窗个体化静脉溶栓及动脉取栓治疗、脑出血的影像学表现预测血肿扩大及临床与预后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大骨瓣减压术、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脑血管病的全程康复治疗等项目。
胸痛中心的建立更是为救治急性非创伤胸痛患者而组建的医疗服务中心,是医院急救模式的创新,通过建立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络体系,致力于强化急性胸痛鉴别诊断流程规范化,早期实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病死病残率、节约医疗成本。
“组团式”医疗援藏 提升西部医疗水平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于1972年对尼日利亚开展医疗支援,这是医院首次对外开展医疗支援。2002年起对新疆、西藏、青海以及摩洛哥等国内外地区开展对口帮扶工作。2014年1月,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与西藏自治区江孜县人民医院签订对口支援协议。2016年8月,医院与江孜县人民医院被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为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如今,医院已连续3年派出3批次“组团式”医疗援藏队开展驻点帮扶,每年接收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卫生技术人员来院进修学习。
江孜与浦东的医疗技术、硬件设施、管理理念存在着巨大差距。浦东人民医院的医疗援藏,除了为当地居民做诊断、实施手术、解决棘手的病例,更重要的是为这片土地带来先进的医疗技术、管理理念,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提升江孜的医疗水平。
第八批援藏干部、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侯坤同志作为“组团式”医疗援藏队队长,担任江孜县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江孜县人民医院院长、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在他的带领下,援藏队建立了日喀则地区首家规范化微生物实验室;因地制宜重新调试设备,设置了“氧疗中心”;帮助江孜县人民医院完成外科专业分组,开设泌尿外科诊疗专业;开展股骨交锁髓内钉手术、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肝包虫内囊切除+外囊次全切除术、左手疤痕挛缩松解术等新技术、新项目;在援藏的所有省市中首家开展包虫病帮扶筛查工作,取得预期成效,成功申报成为自治区唯一县级包虫病定点诊疗医院。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派驻多批短期援藏团队赶赴西藏,包括适宜技术推广、巡回医疗、品管圈指导和医院管理等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人才进行短期援藏。医院多次派出短期援藏团,协助制订具体制度,并优化流程,搭建了医院OA办公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的框架,全面聚焦江孜县人民医院内涵建设和品质提升。
以患者需求为向导 打响医疗服务品牌
1938年建院以来,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已走过了80年的风雨历程。医院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在医教研等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医院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文化价值观。
历年来,医院一直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相关活动,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推出了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创新性的医疗服务品牌。医院成立了满天星志愿服务队、“滴水潭”诗友会、天使心理驿站、八大病友健康俱乐部、“红枫叶”造血干细胞俱乐部等公益服务组织,推动医疗服务的深度发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其中,“‘风信子’脑卒中病友俱乐部”和“天使心理驿站”分别成功申报为第二、第三批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医疗服务品牌”。医院本着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进就医流程,优化医疗服务,增添医疗服务的“温度”。
此外,医院对品质管理文化也异常重视,医院自2013年起启动品管圈活动,五年来在四届全国、上海市医院品管圈大赛中硕果累累,蝉联三次全国一等奖,并于今年荣获首届国际医疗质量QCC大赛银奖和亚洲医疗质量改进优秀项目二等奖。2016年8月,医院受中国医院品管圈联盟委托,对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卫生局及各医疗机构开展品管圈工具及追踪方法学实践应用的辅导、培训工作,对口帮扶单位江孜县人民医院首次参加全国品管圈大赛即获二等奖殊荣。
从庙堂一隅的小小诊所,到如今精英荟萃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一代又一代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员工励精图治、救死扶伤,努力做好老百姓的健康守护人。伴随着川沙新镇“一心两城”的建设,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将继续本着“一流的质量让您放心、热诚的服务让您称心、优美的环境让您舒心”的服务宗旨,凝心聚力,加快附属医院建设进程,着力三级综合性医院内涵创建,积极打造一所高质量、高效率、人性化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许君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