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队主教练王晗昨天赛后说:“上海男篮在李秋平的带领下,精神面貌、战术打法都有很好的变化。”这虽是客气话,但从这4轮比赛看,“小诸葛”李秋平在接手上海男篮后确实有了新的战术思路,而且已经在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昨天落后三节最终能赢下来,看上去是靠弗雷戴特单节砍下17分的神勇表现,也有些运气的成分,但其背后还有一个不易察觉的重要原因,那就是最后一节我们场上队员的体力明显好于对手。正像李秋平赛后所说:“最后一节我们有体能上的优势,速度一上去,对方就有些顶不住了。”
为什么我们最后一节会有体能优势?这与李秋平本赛季全新的用人思路和战术设计有关。“我们虽然没有特别突出的本土球员,但我们也不是一无是处,我们能力差不多的人多,那我们就轮番上阵拼体力拼速度,当对方打不动了,能力再强也没用。”
从本赛季的情况看,以前很少上场的罗智和唐子豪经常在第一节就上场,整场比赛上场球员一般都达到11人。“哪怕是上去顶几分钟也好,这样才能保证场上的速度和防守强度,保证我们最后一节场上队员仍有较好的体力。”而吉林队昨天只有8人上场,如果去掉上场时间有保证的外援,实际上我们是9个本土球员去拼对方6个本土球员,体能的优势自然在上海队这一边。
而弗雷戴特最后一节仍有较好的体力,也与本赛季让罗旭东、刘炜等本土后卫控球、增设能让本土球员多得分的战术有关。“我们本土球员自己创造得分机会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在战术设计上要尽量安排适合我们球员能力的打法,让我们的本土球员也能多得分。”按李秋平的说法,就是要让我们的球员在场上多跑动,在运动战中去把握得分机会。最简单的战术,便是攻防转换要快。从第一场对八一队的比赛开始,上海队就让人看到了这一进攻战术上最鲜明的改变。“我们强调前8秒一定要抓快攻,如果机会不好,再打阵地战。”
本赛季上海队的阵地战也有很多改变。外援不一定是进攻的发起者,也不一定是进攻的首选终结者。谁的机会好就给谁,鼓励本土球员在跑动中创造机会,也鼓励外援给本土球员创造机会。这一打法节省了弗雷戴特的体力,也让对方的防守更加困难。最近两场比赛,上海队本土球员的得分都在50分以上。虽然和别的球队一样,外援仍是最主要的得分点,但上海队本土球员的得分比例较上一赛季有所提升。蔡亮和董瀚麟明显受益于李秋平的进攻体系,成为本土球员中的主要得分点。
另外,上海队的篮板球争抢能力也较上赛季明显提高,本赛季平均每场有46.8个篮板,排名全联盟第3。而上个赛季平均每场只有39.5个,排名第16。应该说,上海队高强度、高质量的夏训,不仅在进攻上有收获,在防守上也见到了明显效果。
要打团队篮球,这是每个教练都在说的话。但要让本土球员实力不强的上海队改变过于依赖外援的局面,却不是容易的事。现在看来,李秋平已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还远没有达到李秋平希望达到的目标。“我们只能根据目前的球员情况尽可能发挥每个球员的能力。我们的实力在CBA处于中下游,我希望能提升到中上游,但需要时间。我们要强调团队,给弗雷戴特减压。”
本报记者 王志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