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2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任德耀:一生只做一件事
华心怡
■ 工作中的任德耀先生
■ 1940年毕业时,任德耀与导师张骏祥
■ 青年时代的任德耀
■ 1950年,任德耀赴波兰华沙参加文艺活动
■ 任德耀执导《小白兔》排练
■ 宋庆龄写给任德耀先生的信(1964年)
■ 宋庆龄观看儿童剧表演之后……
  ◆华心怡

  从前,日色变得很慢,车、马、邮件都是笃悠悠地往来。慢得,终一生,成一事;遇一人,且白首。那是非要饱含一点赤诚与纯真,才能走到终点的慢慢。

  从前那样的日子里,有一个叫任德耀的老人。从青涩少年,到热血青年,再至垂暮老者,他未曾背离的,是儿童戏剧事业。任德耀被称为中国儿童戏剧的先锋,他是由宋庆龄亲命的中国福利会儿童剧院首任院长。心中怀着大爱,他一生创作了23部儿童剧,3部儿童电影。“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出自任老笔下已传诵60余年的马兰花,以一种包容、坚韧、善美之姿常开不败。今年,正值任德耀100周年诞辰。缅怀,不仅是追忆过往一个世纪的赤子之心,更是从回望中远眺,成全我辈不负初心不负爱。

  拓荒者——

  宋庆龄签署了聘任书

  扬州,大运河畔的历史文化名城。1918年,任德耀诞生在这座城市的一户商贾世家。他背诵四书五经,吟咏诗词歌赋,但小小私塾,却拴不住少年任德耀的心。他喜欢到茶馆里听评书,去戏院里看白戏,街头艺人的弹唱和布袋木偶的表演,更引得他流连。怀着对戏剧的痴迷,任德耀在1937年的晚春时节,报考了国立戏剧学校。国破山河在,辗转藏匿于江安县城的文庙中里,简陋的校舍中却常见曹禺、张骏祥这样的大师激昂授课。任德耀的主课是舞台美术,副科选读表演。他的导师是张骏祥,后者的夫人周小燕因为歌唱闻名中国。

  毕业后,任德耀辗转中央青年剧社、务实剧社等多个社团,当舞美,做演员,十八般武艺一一亮出,渐渐崭露头角,有了名气。1947年初,任德耀和张石流受人举荐来到上海北苏州路颐中烟草公司的大楼,找到了中国福利基金会办公室。接待他们的,是宋庆龄的秘书廖梦醒大姐。孙夫人的初衷是:要给贫苦儿童创造精神食粮,演戏给孩子们看,让他们从舞台上看到未来,看到希望。第一台戏的剧本已经确定,那是鲁迅先生根据苏联班台莱耶夫的小说《表》改编的儿童剧。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各界进步人士的帮助下,任德耀和张石流导演的《表》彩排了。当任德耀在春日里又一次前来向廖大姐汇报工作时,不足15平方米逼仄的办公室最里处,坐着宋庆龄。他没有想到心中仰慕的孙夫人竟然就在如此狭小局促的空间里办公。宋庆龄详细地询问了演出的进程,并且承诺一定前往兰心大剧院去看这场戏。

  话别宋庆龄,任德耀心潮难平,他沿着苏州河信步走去。街边的孩子们衣衫褴褛,满身污垢,并没有太多那个年龄该有的生气。任德耀突然明白了孙夫人的苦心,也明白了这门被称为“小儿科”的艺术,有着多么深远的意义。可以说那一刻他便认定了今后的路,宋庆龄的话一直激励着他:“孩子们的生活是苦涩的,他们需要看戏。”

  1947年4月10日,上流社会交际聚会的兰心大剧院,上演了儿童剧《表》,且大受好评。这也标志着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的诞生。在之后的两年,剧团在恶劣的时局中排演了多部新戏。许多人走向了战场,去保家卫国。任德耀则将两个年幼的孩子寄放在上海剧影协会的托儿所,自己住到剧团里,悉心打造这个为儿童服务的团体,以另一种方式推动时代向前。1950年2月,任德耀被任命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团长。当他接过聘书时,落款处宋庆龄三个大字赫然入目,更让他意外的是,聘任期竟是“公历1947年5月12日”,聘任书左下角注有一行小字“1950年2月补发。”这是一份具有追溯意义的人事任命,拓荒者任德耀过往的付出被铭记于心。 

  管理者——

  祖师爷认了个“老祖宗”

  陆国平今年73岁了。进入儿艺时,他不过十四五岁,是个“小萝卜头”。“稍微年长一些的,都管老院长叫老任。但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老院长就像是祖师爷。”没有想到,后来祖师爷却认了陆国平这个小字辈叫“老祖宗”。

  任德耀是儿艺的管理者,从生活到戏剧,事无巨细,样样一手抓。陆国平佩服祖师爷的业务水平:“你想想他当过演员,当过导演,擅写剧本,又是专业的舞美设计出身,几乎没有他不行的。”上世纪七十年代, 陆国平曾阴差阳错地做过几个小戏的舞台设计,其中一台叫《一分之争》。当时他构画了一张设计图。从平面图看,呈八字开形。一边是一堵尚未完工的砖墙,一边是大批判专栏,非常对称。上场门,下场门及中间各留一通道。图纸交给老院长审阅,他皱了皱眉头,问陆国平演员如何调度。“我便以三个通道论之。我一边比划一边说,说着说着自感有点不妙。隐约感到这样的调度过于死板,不少情况下造成演员背对观众,这可是舞台设计的大忌。”这时,老院长拿来图纸,用铅笔从图纸的左上角到右下角轻轻地划了一条对角线,把在这一平线呈对称状的砖墙和专栏分别划到了前后左右两个不同的演区,如此一来,整个调度有了纵深感,立体感,给演员活动创造了鲜活的空间。“这可真是一条对角线,救活一台戏。老院长信手拈来,令我佩服。”任德耀生前不止一次告诫晚辈,舞台设计要设计,不是搬上一幅风景画就算设计了。陆国平说:“这句话我琢磨了几十年。”

  任德耀不仅以才情折服后辈,他对于工作的认真态度也让人多有受教。宋庆龄逝世的第二年,任德耀创作了新戏《宋庆龄和孩子们》。陆国平是该戏的服装设计。为了表现黑暗旧中国的一颗明珠——宋庆龄的光辉形象,陆国平特别挑选了她生前最爱穿的一件蓝底白点小花的旗袍,作为其代表性服饰。这件衣服很有象征意义,宋庆龄生前好友沈粹真很欣赏,任德耀也十分喜欢。“可是我找遍了上海大小布店,都找不到这块面料。老院长和我都很着急,那个时候我俩一打照面,老院长就问我料子找到了吗?”正是一筹莫展之际,陆国平路见一女士身着这一花式的裙子,他上前打听得知四川北路一家布店有售,最终如愿以偿。“而当我手持面料回到剧院刚刚跨入大门时,在门房等候多时的老院长竟如获至宝地接过面料,对我脱口而出说了一句‘我的老祖宗’。”陆国平万万没想到,一块面料在老院长心中居然如此重要,让他忘记了自己祖师爷的身份,居然叫一个还是小鬼的小服装师老祖宗。“这声老祖宗,是祖师爷对戏剧综合艺术各程序各部门的尊重和重视。”

  品格,在日常点滴中被一笔一画地书写。老院长归西时,落葬于宋庆龄陵园。在石碑下有一石雕剧本,上面刻着马兰花一剧中著名歌词: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每年我们学馆三班的同学都会自发结伴来扫墓,老院长这辈子教会了我们太多……” 

  播种者——

  儿童戏剧的忠实仆人

  这一生,任德耀几多辛劳,几多荣耀。他打造了第一台走出国门的儿童剧,他培养了一大批儿童戏剧人才,他筹建了儿童艺术剧场,他因为对文化艺术事业的突出贡献,被列为首批受国务院表彰、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但这一切的基石与核心,都在于任德耀的初心。直到在病榻上,几乎到了人生的谢幕之际,他依旧自称——儿童戏剧的忠实仆人。

  任德耀是个播种者,将儿童戏剧艺术的种子撒向更多人的心田。张承明是儿艺的老导演,今年八十有二。“如果老院长有什么不好的地方,那就是他直来直去,脾气不是最好。估计剧团里,就我有时敢和他‘对着干’。”能“对着干”,可见,感情笃深。“我最佩服的,就是老任甘当年轻人的铺路石子。用呕心沥血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

  事情发生在1993年至1994年期间。如今的中福会儿童剧院院长蔡金萍当年还是刚刚冒尖的新人。她策划了一台《儿童剧青年演员蔡金萍演出专场》。当年在话剧界和儿童戏剧界,都是首开先河,其目的是让社会各界人士能深入了解儿童戏剧和整个儿童戏剧工作者。消息传开,全院上下很是欢欣。这时的任德耀虽然仍担任名誉院长、艺术顾问,但已退居二线。众人不敢打扰,老院长却找上门来。他托人带信给策划组,请大家到他家来,商讨如何搞好这台演出。被定为专场演出总导演的张承明和蔡金萍欣然前往,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老院长已身体欠佳,经常进出医院。蔡金萍回忆:“老院长一听我说起整台戏的构想,眼睛便发出亮光,格外激动。当我们邀请他出任专场演出的总顾问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张承明仍记得老院长的感慨:“他说小蔡是幸运的,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许多老演员已经退休,或者年纪大了,失去了机会。小蔡的身上担负着几代儿童剧演员的梦想和心愿。”任德耀还对剧本指出了修改意见,他自告奋勇,《马兰花》那场戏,他亲自来排。“我是总导演,老院长做分场导演,他一心只想着戏,别的什么都不计较,太感人了。”

  就在那段时间,任德耀被确诊患上了白血病。在住院之前,紧急找到剧组送上自己改好的剧本。“他还和我们说抱歉,不能来排戏了,医生让他马上住院。”在老院长的精神感召下,全剧组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不同时代背景的、不同故事情节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戏剧、歌舞大电影综合制作完成专场演出,引起各界热烈反响。在谢幕时,病重的任德耀无法到场,却托人带来一封信:蔡金萍同志,祝您演出成功。愿您把这份“伺候人”的事业,打点得更加灿烂辉煌,我愿永远做您的和所有儿童剧工作者的殷勤的仆人——任德耀华山医院15楼7号床上……

  儿童戏剧的智慧之光,照亮了千千万万少年儿童,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儿艺人,是火炬手,以爱之名,传承接力。今日,请记住这位无私无畏的儿艺先辈任德耀,马兰花开,真善普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共享进博会
   第A05版:共享进博会
   第A06版:“美丽上海追梦人”海纳百川 追求卓越 开明睿智 大气谦和
   第A07版:“美丽上海追梦人”海纳百川 追求卓越 开明睿智 大气谦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话题/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20版:国学论谭/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任德耀:一生只做一件事
新民晚报纪实/星期天夜光杯A22任德耀:一生只做一件事 2018-10-28 2 2018年10月2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