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体现人文关怀
查明哲刚从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的位置退休不久,今年一整年都在排这部戏:“我们已经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艺术应该探讨如何帮助人们找到人文关怀。”
这部被列入艺术节“改革开放40周年”展演板块的话剧,在遇到编剧陆军、导演查明哲之前,还没有被“人道现实主义”点亮。金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卫新透露,“起初,还在表现好人好事、宣传精神文明建设,还是在凸显人性尊严之间犹豫。”最开始,只是因为金山区的一家安宁病房得到表彰而想拍部微电影。当他们找到戏剧家、艺术家之后,编导以及男一号刘子枫等,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题材蕴含的伦理、道德,以及社会价值。
查明哲提及,刘子枫因为住院时的所见所闻,切身感受到“过度治疗”给病人和家人带来的精神折磨更甚,“他说,‘我虽然老,但我没木也没呆,这是一个当下十分稀缺的题材’。”这位同样坚信“文学是人学”的导演,此次以“人道现实主义”为《生命行歌》提亮暖色。
探讨注重中国文化
查明哲说,在西方哲学和宗教中,有生与死的探讨,“但这都是西方话语,我们应该以中国视角、中国文化来探讨。”
由上戏、金山区委宣传部和上艺戏剧社共同出品的这部话剧,诗意地展现了5位自知进入人生倒计时1个月的老人,在安宁病房里最后一段路程,如何过得祥和与温暖,展现了人如何在这一阶段里和谐自处、与他人相处。该剧先后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度剧本扶持工程剧目和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并获得2018年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查导透露,“本来我父亲是希望我们家6个孩子都从医,也确实有兄长成为了医生。我也始终关注对于生命尊严和生命价值的思考。”最终,他发掘出一首有着类似寓意,独具中国文化底蕴的唐诗。
落幕赋得诗歌真言
这首诗歌,就是《赋得古原草送别》,全剧开头,幼童背诵此诗。孩子无意中一句:“又增添一岁啦!”对于时日不多的老人而言,是一种深深的触动。他们的家人有的准备好了,更多人有诸多放不下。舞台上,坐在电动轮椅上的老人们,回顾人生得失,难免悲喜交集。最后,老人们一致决定选择合唱“离离原上草……”
这首原本被解读为惜别友人的古诗,被赋予自然循环的生命节律,笑对“一岁一枯荣”,便生出“春风吹又生”的境界。查明哲说,如果自己也面临到这一阶段,那么此时的人生态度就应该是“且行且歌,且歌且行。”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