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次只做一件事
蒋璐
  蒋璐

  前阵子,老人突然不能来帮我们带孩子,生活变成了二拖二。

  因为我和松爸很忙,经常需要出门,阿姨周一到周五白天会来帮助打扫、带妹妹,其余时间全都是我们自己操持。哥哥刚上一年级,面临一堆问题要适应——桌肚乱糟糟,时不时丢东西,上课排队走神……妹妹进入两岁反抗期,笑嘻嘻的时候很多,爆哭的时候,一样多。口头禅是“妹妹!妹妹会!”,以及“不要,不要,我不要!!”

  很累。每天等娃上床以后,两人都瘫在沙发上,谁也不想说话。

  却也咂摸出了一点不一样的滋味。

  第一次有异样的感觉,是某个下午的三点多。窗外,秋风吹得树叶飒飒响,我斜坐在沙发的一角,叠一大堆衣服。叠着叠着,发现N只袜子配不成双。

  把它们一只一只挑出来,捋平,铺在沙发上检视。看到脚底还留着些淡淡黑色的痕迹,想起哥哥妹妹穿着袜子在地板上又追又跳的样子,抿嘴微笑,突然感到内心异常安静。

  又一次,洗完澡,我仔细给自己抹好绿茶味儿的润肤乳,连肚子上赘肉的褶皱都没放过关照。穿上温热又干净的睡衣,套上洗旧了、有些松懈却无比柔软的棉袜,长呼一口气。那一瞬,格外踏实。

  为啥我最近才感受到这一点?是因为老人不在,我家务做得多了吗——以前也做家务啊。只能说家务做多了,“觉知”的机会多了。

  最重要的是,在我感到“异样”的那两个瞬间,我是真的静下来了,慢下来了,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手头的事情上,没有一边机械地叠着衣服,一边想还有什么工作要处理,没有急匆匆把润肤乳往身上一糊,赶紧跳出去看看孩子,或者窝到沙发上刷手机放飞。我只是在认真地叠衣服,认真地抹润肤乳,而已。

  感受被注意,被放大。心落到了实处,而不是荡在外面的ABCDE,鸡毛和蒜皮里。

  经常有人说我擅长时间管理,其实我时间管理的“诀窍”之一就是——我很擅长“一心多用”。比如做饭的时候,走路的时候,我会听播客听音乐。洗澡的时候,我会专心致志想我的稿子……我速度很快,效率很高,虽然累,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啥也没落下。

  唯一落下的,是对“那一刻”的真切体会。

  自从顿悟到这一点,我开始学着放慢脚步,尽量一次只做一件事。

  吃饭的时候,专心吃饭,软糯的东北大米,微微甘甜。

  接娃的时候,不再一边拉着他的手往前走,一边脑子里想自己的事,一边嘴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应他。当我把心、脑、嘴巴、耳朵都放在他那里时,似乎比以前更能捕捉到他情绪里微妙的起伏。

  走路的时候,经常摘下耳机。音乐很美丽,播客很丰富,但大自然也在向我们喁喁私语,传情达意。

  看上去,我似乎损失了时间,损失了效率。

  但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疲惫丝毫没有减少,但同样的疲惫,配比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以前更多的是“疲于奔命地,活着”,奔向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终点。

  现在是“疲惫但清醒地,生活”,学着体会奔向终点途中那些长长短短的瞬间。平淡的,空洞的,雀跃的,寂寞的。

  你会发现,就连孤独也都各自不同。有时的孤独伴随着焦躁,有时的孤独是另一种自在。

  以前觉得,只有不工作,看书闲逛和朋友聊天才是休息。也总是纳闷,为啥我“休息”了也不减疲惫。

  现在明白,只要你专注感受,就能在自己的空间里辟出一平方米的静心,“休息”与“修行”可以随时随地发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共享进博会
   第A07版:共享进博会
   第A08版:共享进博会
   第A09版:共享进博会
   第A10版:共享进博会
   第A11版:共享进博会
   第A12版:共享进博会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汽车周刊
   第A2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2版: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山岗下的千古绝响
古玉缘
说说“伴手礼”
城里人· 村里人
秋声(剪纸)
一次只做一件事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一次只做一件事 2018-11-07 2 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