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割喉战
美国《雷电》杂志披露,1971年,感到无法用空袭制服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美国和南越当局决定变招,打算进攻老挝,切断著名的“胡志明小道”,令坚持南方抗美斗争的北越军因缺乏补给而崩溃。但受国内反战运动影响,美国国会出台《库珀-丘奇修正案》,禁止美军参加侵老地面作战,无奈之下,美军转而把作战任务交给仆从的南越军,只提供空中支援。美军高层也觉得,让越战“越南化”,培养南越军独立对抗北越军的本领,是美军能尽快脱身的唯一出路。
然而,南越军早就形成对美军的依赖,只要美国兵不在身边,这些“软脚蟹”就会惊慌失措。况且,北越军视“胡志明小道”为生命,长年进行防御战备,如遇威胁一定会全力反击。这些因素都导致接下来的战斗变得异常血腥。
总想保存实力
经过侵越美军司令艾布拉姆斯反复做工作,南越当局勉强同意单独进军老挝,条件是美方提供天文数字的军需物资,并提供一切空中援助。美国顾问替南越联合总参谋部制订出“兰山-719”作战计划,南越军将沿越老边境的9号公路直插老挝车邦,捣毁“胡志明小道”的物资转运中心,瘫痪北越军的后勤供应链。1月30日,美军飞机和南越军炮兵展开对老挝境内目标的猛烈打击,为进攻创造条件。2月8日,南越军攻入老挝,可行动一开始,他们和美军的协同就变得杂乱无章,连日暴雨让美机难以出动,而9号公路的通行条件也严重下降,南越军在北越军节节阻击下,打了两天才进至距越老边境20公里的班东,就不肯再走一步了。
艾布拉姆斯怒不可遏,他明白任何延误只会让北越军得以反击。为此,他找到南越联合总参谋部主席高文园,敦促后者恢复攻击,但一切都是徒劳,因为南越总统阮文绍掌控着大方向,12日,阮文绍视察南越第1军军部后,严令南越军不得轻进,在前线的美国顾问乔克·萨瑟兰打电话给艾布拉姆斯:“(阮文绍)这样做,就是想保存实力。”
艾布拉姆斯决定绕开阮文绍,16日,他拽着高文园一起飞到位于东河的南越第1军前进指挥所,同负责“兰山-719行动”的黄春览中将商谈两个半小时,总算争取到南越第1步兵师继续西进,建立火力支援基地,协助空降兵袭占车邦。可是南越军已在班东拖延了整整一周,北越军已做好准备,让车邦变成铜墙铁壁的堡垒。
精神率先崩溃
2月18日,南越第39游骑兵营乘美军直升机在车邦附近实施机降,企图打北越军一个措手不及,没想到却落入对方的包围圈。北越军王牌第308师的第102团在PT-76两栖坦克和T-54中型坦克支援下,猛攻立足未稳的南越游骑兵,这些机降的部队缺乏重武器,在坦克碾压下非死即伤,战至20日下午,南越游骑兵营损失三分之二,只有109人逃回后方。与此同时,北越军不顾美机空袭的威胁,用苏制122毫米榴弹炮和130毫米加农炮猛轰南越军纵深火力基地,将其打成哑巴。
战役关键阶段,艾布拉姆斯向阮文绍推荐让能力较强的杜高智去接管第1军,可是2月23日他所搭乘的直升机被北越军击落,南越军士气更加低落。美国军事专家理查德·贝茨说:“北越军获得苏联援助的‘箭-2’肩扛式地空导弹,它击落很多直升机。”美国空军第7航空队司令威廉·莫迈耶上将后来估计,美军在“兰山-719行动”中约有200架直升机被击落,令飞行员心惊胆战。
到了3月初,北越军已集结三个步兵师(第2、304、308步兵师)、2个独立步兵团、8个炮兵团、3个工兵团、3个坦克营及6个防空营,总兵力达3.5万人。决战形势已经明朗,南越军要么一拼到底,要么万劫不复,艾布拉姆斯警告阮文绍:“一些决定性会战必须获胜,否则不堪设想,请您把作为战略预备队的第2师派往车邦。”可阮文绍表示,除非美国也派一个师进老挝,他不会放看家护院的第2师“出山”。面对这一立场,艾布拉姆斯哀叹“全都弄砸了”。3月25日,南越军被完全赶出老挝,南越少将阮惟馨称:“这场血腥的野战,让我们损失了8000名军官兵和大量武器。”另外,扮演“支援角色”的美军也伤亡1000多人,经此一战,美国在东南亚的侵略战争事实上已经破产。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