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雪菲
约40%-70%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
糖尿病和脂肪肝就像一对亲兄弟。数据显示,我国成人中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2.5%,九成以上是2型糖尿病,这其中约40%-70%合并脂肪肝。吃得太多、肥胖和运动不足是2型糖尿病和脂肪肝共同的诱因。糖尿病和脂肪肝不仅发生环境一样,它俩还相互协助,严重危害健康。
刘志文主任解释,一方面,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欠佳,体内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不能被正常代谢,脂蛋白合成会出现障碍,致使大多数葡萄糖和脂肪酸在肝脏内转变成脂肪,存积在肝内,导致脂肪肝。而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脂肪肝,在早期时往往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医生、病人对糖尿病伴发脂肪肝的重视不够。2型糖尿病伴脂肪肝危害大,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逐渐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甚至演变为肝细胞性肝癌(HCC)。
另一方面,血糖正常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不只是肝脏里多了点脂肪。实际上,多余的脂肪代谢不出去,往往导致胰岛素作用下降,在医学上称为“胰岛素抵抗”,这时糖尿病这位小兄弟正在“孕育”中,只等“出生”了。尤其已患上重度脂肪肝或出现肝硬化时,肝脏功能发生异常,进而影响正常的糖代谢,就会造成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从而加重糖尿病,形成恶性循环。
干预脂肪肝≠简单少吃多动
如何治疗还需专业医生开“处方”
不少患者认为,脂肪肝的诊断很简单,做个B超就行了。其实,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刘志文主任介绍,B超作为临床上最常规的诊断方法,只能对脂肪肝做定性诊断,简单地分为轻、中、重度。现在标准化超声定量肝脏脂肪含量测定方法,除了无创、价廉,还能精确地测出肝脏脂肪含量。另外NAFLD一旦诊断明确,还需对患者的代谢紊乱状况和心血管风险进行评估,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为精准的依据。
对于脂肪肝的治疗,大多患者认为只要少吃多动就能“消除”脂肪肝。殊不知,不正确的“少吃多动”可能并不利于健康的恢复。邱凌主任认为,少吃多动,少吃哪些食物、少吃到什么程度,哪些运动方式、运动多少时间,应由专业医生根据NAFLD的不同阶段以及相关代谢紊乱的诊断与评估来制定综合方案。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徐中心内分泌科联合营养科、中医针灸科等相关科室,针对每一位患者,制定适合每个人的个性化精准治疗方案。
脂肪肝患者也要查餐后血糖
在临床上,脂肪肝合并糖尿病有时很难早期发现,因为脂肪肝患者空腹血糖可以是正常的,早期仅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脂肪肝患者在发病机理上不仅仅是肝脏的脂肪病变,更重要的是肝脏作为体内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脂质的过度沉积可导致脂质的代谢异常,从而将影响糖、脂代谢,进而易导致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专家建议,和普通人相比,脂肪肝患者更要定期筛查糖尿病及糖代谢异常,同时测定胰岛素水平,评估胰岛素抵抗(IR)状态,以便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专家简介
高 鑫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二级教授、博导
复旦大学代谢疾病研究所所长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副会长
中国女医师协会糖尿病分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西医结合学组 组长
上海药学会药物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肝病与代谢学组 前任组长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
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研究,在糖尿病,脂肪肝、甲状腺、垂体、肾上腺疾病和内分泌高血压等内分泌疾病诊治具有丰富经验。
刘志文 主任医师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内分泌科执行主任
参与 “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国家科技部子课题2项,上海生命科学院营养所联合课题2项、主持上海市卫计委课题1项,上海徐汇区卫生局课题2项,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近30篇,SCI论文7篇。
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擅长对糖尿病、痛风、血脂异常、肥胖症、骨质疏松等代谢性疾病的诊治。
那日苏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内分泌科行政副主任
承担徐汇区卫计委课题1项,参与上海市卫计委课题1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工作,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及痛风等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