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1月1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空中“拥抱申城” 内外路网连通
裘颖琼
占地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静安区汶水路、共和新路中环高架转盘绿地(简称“中环绿地”),经过1年多的更新改造,今年2月13日以全新面貌正式开放。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本报记者 裘颖琼

  昔1994年12月7日,全长约48公里的上海内环线建成,其中浦西高架道路29公里。

  今由点成线、由线及网,便捷的城市快速路、越江桥隧、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构成了上海交通的主动脉,行驶在四通八达的路网上,空间距离已不再是人们衡量远近的标准。

  1994年12月6日,新民晚报在头版头条以显著位置发布了一条喜讯:“1994年12月7日,上海城市交通的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内环线高架道路以她优美的身姿和恢宏的气势拥抱申城,上海拥有了开埠以来首条环城高架道路。”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城市交通的压力越来越大,市中心交通严重拥堵,有时一个道路交叉口,3次红绿灯都过不了车。1985年,在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报市政府的《上海市区近期道路改建规划》中,首次提出了“在中山环路上建造高架道路”的方案。1990年8月,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南浦大桥工地视察时指出:“上海先造两座桥还不行,还要造环线,要建设连接浦东、浦西的内环线。”

  为了实现朱镕基市长提出的“三四年内建成内环线”的目标,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建设计院分别对内环线工程做了研究,并提出了预可行性研究方案,提请专家们审定。时任内环总体设计单位——上海市政总院副总工程师的崔健球告诉记者,当时大家普遍认为采用全线高架道路方案比较理想。因为,全线高架可以发挥车速快、流量大的特点,并且“向天借地”,在上海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可以减少建筑物拆迁。

  由于众多的原因,第一期工程开工的日子是在1992年5月。从中山北路、沪太路口一直到金沙江路,全长约5公里,至1993年12月竣工。

  随着内环线第一段5公里的建造完成,内环线快速路网建设的“冰山一角”被掀起来了,形势紧迫,全面开工。崔健球说,内环线高架第一期工程刚刚过半,第二期工程就“迫不及待”地上马,至1994年12月竣工。第一期工程5公里,建造工期1年半,第二期工程长达22多公里,1年就造好了。内环线横梁采用预制板结构,全部在工厂预制,单靠上海的水泥成品厂还不够,周边地区的预制件企业也都在造梁。

  1994年底内环线全线通车后,浦东段的罗山路至龙阳路是地面快速通道。2008年初,该段地面道路改建为高架道路,2009年12月内环线高架浦东段正式通车。至此,上海内环线才算真正意义上全线通车,内环高架正式“成圆”。

  内环线工程建设当时创下多个第一:浦西段29公里全部建成连续高架道路,这在国内称得上“第一”;跨越南市、卢湾、徐汇、长宁、普陀、闸北、虹口、杨浦、黄浦和川沙县,前所未有;工程的拆迁量可称为当时的上海“第一”……由此可见,内环线工程的任务之重,要求之高,难度之大。

  内环线的通车,如同在上海市区画了一个椭圆,形成“浦东浦西,东西联动,开发浦东,振兴上海”的格局,从而结束浦江两岸道路自成体系的历史。不仅如此,内环线对上海市区交通起到了“保护壳”的作用,大量的过境车辆不必穿越市区。

  如今,内环线已然成为一条加强内外联系的重要道路,对内同一些南北、东西走向道路连接,有利于加强区与区的联系;对外同众多的高速公路、郊区公路连接,加强同市郊以及长三角地区的联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的重要讲话精神
   第A05版: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的重要讲话精神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视界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11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1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汽车周刊
   第A2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专题
   第A22版: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过半学生每天可支配时间不足1小时
空中“拥抱申城” 内外路网连通
侠义英雄今何在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7空中“拥抱申城” 内外路网连通 2018-11-14 2 2018年11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