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德语、英语……当说着不同语种的外国驻沪领馆人员依次为赛事送上寄语、为选手送上祝福时,上马越来越有“国际范儿”。除了打造一场令跑者放心又满意的盛大路跑赛事,2018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还走在国际化的道路上。
和塔比亚、胡特一样,近百名来自上海姐妹城市马拉松赛的代表参加了今晨的上马。用脚步丈量上海,在现场感受气氛,正如上马今年主题“和世界一起跑”一样,这六个字的背后,寄托着上马的一个心愿:希望通过赛事中每一段人与人关系的维护,通过携手更多合作伙伴及上马国际化的影响力,打造一个属于全世界的舞台,希望来自国内外的跑者能够在上马充分体验到和世界一起跑的热情。
去年是芝加哥马拉松赛举办40周年,而芝加哥与上海,这两座城市又是从1985年起便结为了友好城市。在这一契机的推动下,上马与芝加哥马拉松赛缔结友好关系,同时也成为国内第一个与六大满贯赛事结为友好城市姐妹马拉松的赛事。
请进来,跑出去,这是上马这几年始终在做的一件事。胡特告诉记者,在去年的汉堡马拉松上,他们遇到了一对来自上海复旦大学的跑者,他们是上马近年来推出的“上马大使”活动——上马组委会从上马的优秀跑者中挑选出的佼佼者,送他们去参加国外的大赛,并且还把上马的宣传展台做到了异国他乡的马拉松展会上。上马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周瑾表示,从近些年的反响来看,上马已迈出“走出去”的重要一步。“国外媒体和跑友在看到我们的‘上马大使’或上马展台后,不少人都对在上海举办的这项赛事感兴趣,跟我们打听如何报名等。”
“让上马的跑者跑向世界,也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上马跑者的专业与热情,同时还要让上马成为全世界跑者都向往的国际化赛事。”周瑾说,这便是“上马人”努力的目标。
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一直以来这都是上海的城市特质之一。如今的上马已跑到第23个年头,在回望与梳理时,一些少为人知的数字也浮上水面。1996年,上马历史上的元年,据赛事官方记录,在参加该届上马的6000名选手中,来自海外及港澳台地区的跑友数为73人。如今,这一数字已翻了近百倍,近年来都稳定在6000人左右。
在走出去与迎进来的同时,上马也在修炼别的内功。今年,上马在双语服务上再次有所突破,官方网站推出了日语版网页,实现了中、英、日多语言网站。此外,为了更好地服务境外跑友,今年上马特别与纽约大学合作,招募了外籍志愿者作为上马的服务保障团队,让多语言文化在上马赛事中无障碍传播及交流。
既有奥运级别的高手,也有重在参与的民间跑友,专业与业余,竞技角逐与更多人的嘉年华,从1996年到2018年,上马作为一个重要载体,见证了体育在“更高更快更强”和“予人快乐”两个层面上的丰富诠释。同时,越来越多的马拉松跑友来到上海,越来越多的本地跑友迎向世界,正是在这份日益壮大的有来有往中,上马的国际化脚步也越来越快。
本报记者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