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本乒协主席木村兴治、前世界女单头号选手松崎君代来了,沪上乒坛名宿徐寅生、姚振绪等人也都来了。
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国际乒联博物馆的珍品,树德小学的乒乓苗苗们,上海业余乒乓界热火朝天的场景……令日本友人感叹连连。距离第一次来到上海打友谊赛,已过去整整57年,往事历历在目,中日之间因乒乓结下的友谊,一代传一代。
一生的对手
当80岁的徐寅生和78岁的木村兴治再次相见,两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这辈子最大的对手,早已成为中日乒坛最好的朋友。
乒乓球,将两人的命运交织到了一起。1961年第26届北京世乒赛,徐寅生和木村兴治第一次站上了世乒赛赛场,一战成名。中国男团首次捧得世乒赛冠军,象征着全面抢夺日本乒乓霸主地位的开始。发明弧圈球的日本队,派上了左手将木村登场,而中国队则派出徐寅生。木村说:“其实,当时的中国队阵中,我最怕你。”回忆往事,徐寅生说:“领导觉得我打法快速多变,能成为中国队的奇兵。殊不知,我最怕左手将了。”木村听完大笑起来:“你怕我?我还怕你呢!我打容国团和庄则栋的话,赢的把握还大一点。唯有你,战胜的把握只占三成。赛场上,你一点表情都没有,我完全看不出来你怕我。”
最终,徐寅生还是输给了木村,但也正因为这场球,不服输的徐寅生在后面对阵星野的比赛中,上演赫赫有名的“十二大板”,反败为胜。
一瓶茅台酒
一瓶茅台酒,端上了饭桌。松崎君代仿佛回到了年轻时的样子,同曹燕华、王励勤等中日乒协友人一一干杯,那是她最爱的中国味道。
还记得北京世乒赛上,松崎君代第一次失利了,连中国观众都为此惋惜不已。离开北京的前一晚,周总理在北京饭店设宴为日本代表团送行,他对松崎跷起大拇指说道:“一级棒!”这使松崎不胜惶惑:“自己明明输了球,周总理为什么还要夸我?”
后来,周总理在送别会致辞时,特意提到松崎,“胜不骄,败不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中国的选手们应该学习她的技术和作风,两方面都要学。”从此,她和周总理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友情,这30多年里,两人共有13次会面,周总理和夫人邓颖超,还在家中宴请松崎,像对待女儿一样对待她。
周总理特意给松崎送上了一瓶茅台酒,而这瓶茅台酒是贵州茅台酒厂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精心定制献给周总理的,里面的酒浆是封存50年以上的茅台酒。这瓶茅台酒被松崎用棉布、棉纸,一层层裹起来,放在榻榻米中最为安全的地方。“这是我这辈子最珍贵的珍藏。”
一次次交流
国际乒联博物馆里,一面国际乒联名人堂的墙壁,引来众人驻足。这次的中日民间乒乓球代表团里,有5个人的名字和头像,印在墙上。大家兴致勃勃地,纷纷同自己的名字合影留念。
“其实,中日之间的乒乓球交流,比中美早了至少10年。若不是1971年第31届名古屋世乒赛,也就没有后来的中美乒乓球外交。”原国际乒联技术委员会主席姚振绪说。当时的日本乒协主席后藤钾二特地来到中国,邀请中国队参加世乒赛。在名古屋,中美两队成就了乒乓球外交佳话。
姚振绪所说的中日因为乒乓球开启的友好交流,就是1961年的北京世乒赛。松崎还记得,中国的观众特别懂礼貌,总是给现场落后的一方加油。后来到上海打友谊赛,江湾体育馆座无虚席的场面,更是令她震惊。
一辈子情缘
周恩来的日语翻译周斌是上海人,这次听闻中日乒乓名宿交流活动,特意赶到现场。松崎一见他紧紧相拥,眼角分明闪烁着泪花。周斌向记者回忆道了周总理家宴中的点滴细节,“邓颖超当场打开抽屉,送给松崎一套大红色的床单,‘你已经26岁了,这套床单,送给你当做未来的结婚礼物。’晚餐上,松崎一度哽咽吃不下饭,但她却吃完了邓妈妈亲手做的狮子头。”
日本代表团的翻译杜功楷,原是上海乒乓队一员。“1961年他们来上海打友谊赛,我有幸和木村成为场上对手。”退役后,杜功楷东渡日本,常年活跃在中日乒乓球友好交流活动中。在短暂的行程里,他抽空回到家,翻箱倒柜去找那张在江湾体育馆的合影,“松崎和木村都说缺这张照片,我还珍藏着,等翻拍好了我会交给他们。”
本报记者 陶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