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1月1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重建“明星世界”的征服者
孙孟晋
罗素·杨 摄影 / 孙孟晋
  ◆ 孙孟晋

  在上海艺仓美术馆,两秒钟时间,我用手机抓拍了罗素·杨。

  他应该是对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情有独钟的,但他将丝网印刷引入了另一个世界,他并不讨论“复制”的意义,而是深入到表情的死角,观察到气质背后的忧伤和流逝。

  罗素·杨,一个看上去很有征服感的艺术家,他不像安迪·沃霍尔在爱和虚无之间挣扎,他喜欢在半夜的加州海水里冲浪。他绝口不提创伤,他只提他周遭世界的寒冷,养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把他带到了北英格兰,或许是阴雨的天气逼他去美国,投入加州的温暖。但我相信还有更深的因素,他的身世是漂泊与远离的理由,西部牛仔的果敢生成了他直视生命的勇气。

  在他的作品前驻足五分钟,你就会发现一个规律,女明星几乎都是超级艳丽,人生都涂满了各种色彩,或冒险或丰富;而男明星不是有力量感的,就是叛逆十足。罗素·杨还故意把原作放大,让观者贴近明星的肌肤,感受隐秘瞬间里最本质的东西。这种“挪用艺术”的语汇是二度创造的基础。罗素·杨试图捕捉的是原作背后往往被忽视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他总是使用死者或与他不是一代人的摄影作品,对于20世纪流行文化的重新定义,让他的丝网印刷版画有了历史的厚重感。他就像一个用显微镜关注时代肌理的学者。

  当然,罗素·杨每时每刻都充满感性,他有一双鹰一样的眼睛。在他的再创作下,玛丽莲·梦露眼神与嘴角里的骄傲呈现了不可捉摸的虚幻,而凯特·摩斯像一头小鹿,在毫无安全感的幽深之处尽显慌张的妩媚。他再造的鲍勃·迪伦在霸气里带有几分年轻的怯懦,而“猫王”和戴维·波依则是从警察局拿来的照片。罗素·杨擅长用“钻石尘”来营造冰冷的氛围,他一不小心成了西方造星时代潮起潮落的守夜人。

  罗素·杨最有名的摄影作品之一,是为英国流行巨星乔治·迈克尔的个人专辑《Faith》拍摄唱片封套,抓住了后者不为人知的躲避的一面。罗素·杨的偶像是鲍勃·迪伦,迪伦有一个习惯,在欧洲巡演时,喜欢一个人骑着摩托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在其中一个城市, 罗素·杨有整整四天为偶像拍照。

  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这其实是个很滑稽的悖论,一切都将流逝。正在上海艺仓美术馆举办的罗素·杨“造星时代”波普艺术大展证明了这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共享未来 永不落幕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聚焦/文体汇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当我们面对伊丽莎白金奖
一个重建“明星世界”的征服者
老张说,我要奔回上海了
扫一扫请关注“新民艺评”
新民晚报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A18一个重建“明星世界”的征服者 2018-11-18 2 2018年11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