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中低位直肠癌约占70%,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传统的手术方法往往要将直肠和肛门一并切除,再经腹部造一瘘道在腹壁排便,会使患者产生心理阴影,并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如今,新辅助治疗的开展(让肿瘤开刀前缩小);腹腔镜、3D腹腔镜乃至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应用;经肛门手术入路、经肛门拖出式切除;经肛门手术平台、“Lone Star Retractor”暴露设备等专业器械,都使得“低位保肛”成为现实。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科承办的第二届浦江国际普通外科论坛在沪召开,论坛针对胃肠外科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新进展以及多学科诊疗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大会主席、市五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柯重伟教授介绍,目前五院的结直肠癌的腔镜手术率已超过80%。其中,肿瘤最低的距肛缘不足3cm。
随着对直肠的生理解剖、直肠癌的病理和生物学特性认识的加深,各种权威指南将直肠癌远端安全切缘从5cm改写为2cm,也有研究证实特定病人远端切缘保证1cm也可以被接受,且并不影响病人的生存率。柯重伟表示,保肛手术不取决于肿瘤距离肛门多远,更重要的是肿瘤浸润深度。患者没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证据,肿瘤特性相对好;通过3D腹腔镜联合经肛门直视下的手术操作,可以实现超低位直肠癌的经括约肌间切除,保证彻底根治的同时实现极限保留肛门功能。
保肛手术不是盲目的,并非所有的直肠癌患者都适合保肛。直肠癌保肛术必须在“生命第一,功能第二”的原则下实施。同时结合患者的身材、骨盆的宽窄等因素综合考虑。
总的来说,如果肿瘤处于早期,体积比较小,侵犯深度浅,即使位置很低,也可以达到肿瘤根治,又做到保肛;反之,如果肿瘤比较大,侵犯比较深,不仅不适合保肛,可能还需要先做放化疗后再行手术。随着精准医疗模式的发展,在为患者延长生命的同时,保障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将成为外科医生努力的方向。 左妍 本版图片 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