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1月2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青年时是怎么学画的
陈佩秋
  陈佩秋

  中国水墨艺术大展在上海的中华艺术宫举办,我很高兴,在97岁的年纪还能被邀请来参与这一艺术盛宴。这次的水墨展强调“当代”两个字,表示着我们的中华古典艺术也在随着时代发展。看到这次来参与的很多都是青少年,我感到很欣慰。因为在我看来,画画就要从小学起。先学书法,打好了基础,知道了怎么握笔,再来学习我们的中国画。

  我小时候是怎么学的画,那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事了。那个时候我们都知道“科技强国”,于是我1942年考入西南联大,学习理工科。可后来还是喜欢画画,忘不了我们的中国画。我就辍学,去重庆读了国立艺术专科。等到抗战胜利之后,我又到了杭州,跟着黄宾虹老师学画。那时候我们一群学生常常跟着老师去龙华苗圃写生。苗圃还未建造完成,全都是施工的工人。我们就和盖房子的女工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几个月。我每天清早起来去院子里观察花鸟,还自己做了抓虫的容器,留了个进气口,把这些虫子都养起来,慢慢观察他们的样貌和习性。我们还常去安徽,那儿也是个写生的好地方。

  画中国画,靠的就是平时对大自然的观察,看得多了,画得多了,自然就会得心应手。但也不要一味闭门造车,只顾自己埋头画。画画也要找到老师,选择谁作为学习榜样是很重要的。难学不易画,易画不难学。我曾经师从黄宾虹、黄君璧、潘天寿几位老师,他们给我的帮助是极大的。这种帮助不仅体现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的指导,我通过研究他们的作品,一步步深入了解大师的创作,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我年轻时临画七年,同学都说我没出息,只晓得临画。当时我向郑午昌先生请教,他说清六家还是吴恽最好,后来是他借给我照片让我临的。一次我在图书馆找到赵干的《江行初雪图》,我一看喜欢,就画那个。那时新中国还未成立,学校请黄宾虹从北京过来,他看见我临赵干,就说这个是匠人画的,不能临。后来我问郑午昌先生,先生则说学这个东西是有用的,古人都是从临摹起头画的。对我而言,临画的目的不是去模仿,而是从前辈的笔法中慢慢领悟参透其中奥秘。最终,我们自己的作品还是要回到自己的生活上来。临摹是学习,写生是创作,缺一不可。

  近几年因为身体原因,我很少画画。前两年一直躺在病床上,我的左耳几乎听不见了。可即使不能画画,我还是愿意在家养养鸟,摆弄一些花花草草。我尤其爱兰花,“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劳而改节。”兰花好,兰花是花中君子。从前西藏路上全是卖花鸟鱼虫的小贩,我身体好时,爱去那里逛逛。自然的生命力对我们的艺术修养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这次的水墨展谈的是当代艺术,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画即使在巅峰时期,也离不开当时科技发展的助力。新生力量的加入,让我看到了水墨艺术发展的希望。我希望学生们可以好好来学习,不要错过这次和大师交流的机会。绘画艺术的范围很广,中国画的意味很深,须得我们不断努力钻研探索才能得其一二。

  (整理:瞿梦婕)

  十日谈

  水墨春秋

  责编:吴南瑶 林明杰

  水墨画大家刘国松一直希望能举办一次当代水墨大展,如今,他梦圆上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跨界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
   第A24版:上海味道
成长的英雄
想起喝酥油茶的日子
当长夜将尽
又见家山(中国画)
人生当写成一篇游记
我青年时是怎么学画的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A15我青年时是怎么学画的 2018-11-25 2 2018年11月2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