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为了摆脱俗世的羁绊来到深山,一路沉醉于绝美的春光和秀丽的风景。到达落脚的旅店后,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了当地人的生活,形形色色的人物命运和各种离奇的故事让画家在“非人情”的世界流连忘返。一环扣一环的故事情节中充满了夏目漱石关于艺术论、美学观和东西方文学的深刻见解。
生命的旅途,是为内心的冲突找一处归属。此书既可以说是一本精彩的小说,也可以说是一本游记散文,还可以说是一部充满了真知灼见的艺术论著。书中特别收录了本书译者丰子恺深情致意的5篇散文。
《爱因斯坦的梦》
1905年,历史上重大的一年,在瑞士专利局工作的爱因斯坦即将要创造出惊天动地的理论,却陷入了一段又一段的梦中……在梦里,时间是一个圆,反复循环;有时,时间静止不动;有时,时间是一只夜莺,人们想捉而捉不到;但捉到时鸟却立时死亡……
三十个各自独立的梦境,留下了无数个关于生命的问号。如果时间流转的方式不同,我们仍会如同现在一样的生活吗?如果生命以老朽为始,以童稚为终,那么年轻和年老如何定义?如果生命只有短短的二十四小时,看过一次日出就要凋零,此刻为何奔忙?如果此刻初遇的爱人下一刻便不复存在,爱情会不会只是一场徒劳?如果一分钟后世界就要末日,又该在哪里与谁相伴?
这本书虽然貌似科学读物,却是一本天马行空的小说。作者假借爱因斯坦的梦的形式,探讨了时间的无穷可能性。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英国女作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她出生于1882年,在1941年去世。小说如《达洛维夫人》《海浪》等受到读者的喜爱。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由伍尔夫的侄子昆汀·贝尔撰写,他以丰富的材料和家族关系书写姑姑的生平与创作,经过译者萧易修订后,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伍尔夫传》从斯蒂芬小姐到伍尔夫太太,自然分为上下两卷,它是第一部探讨这位作家生平的真正完整作品。作者撰述时拥有家庭亲密关系提供的权威性,同时他也保持观察者角度,他的意图是个人史,而不是文学批评。在其叙述结束之际,弗吉尼亚·伍尔夫呈现出了有别于她那种莫测的艺术世界的真实形象。本书问世后,曾获英国詹姆斯·泰特·布莱克传记文学奖(英国的最高传记文学奖)等多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