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2月0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一座馆传承江南人文之美
曹俊
扫一扫请关注“新民艺评”
  ◆ 曹俊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美术馆则是一座城市文化实力的重要标志。如何通过打造一座新的美术馆,来激活一座百年古城的文化基因?他山之石或可攻玉,且看苏州美术馆馆长曹俊有何心得。

  ——编者

  众所周知,苏州美术馆乃颜文樑先生于1927年在姑苏城南宋代名园沧浪亭亲手创立。岁月空移,九十一载韶华如驶。烟雨画桥、枕河人家的苏州依然妥妥地充盈着诗性、如画和灵秀。颜文樑先生“希望我山明水秀之苏州,成为世界美术之中心”的初衷岿然薪传。

  十七八年前,我有缘全程参与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受贝聿铭先生及诸前辈启发,渐窥美术馆建设与运营之奥。这既是偶然,又是一种奇妙的缘分。2013年末,我有幸执掌苏州美术馆,万事开头难。我选择最为吃力不讨巧的学术研究入手,“结硬寨,打呆仗”,勤劬撰次有关苏州的“学问”及其记录和研究。2015年,我即首次提出“苏州学”之概念。后又汇集一批海内外优秀学者,精诚合作,潜心营造“苏州学”研究原创性体系。

  展览者,文心也。高更画有一幅不朽之作,题为“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来自何方?“一个人一个馆一个城”当是苏州美术馆不变的初心和永恒的学术追求。情归何处?苏州独具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蕴含的珍贵人文精神,永远是苏州美术馆策展所仰赖的深深血脉。正因为“苏州学”有着不可重复的独特的在地性和民族性,以“苏州学”为根基的展览才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才有立足于世界的独立性。

  具体执行时,一是重现经典之事。我馆于2016年夏主办《苏州文献展》,全面展示苏州与海上丝绸之路间生动的场景,娓娓叙述苏州与世界的相遇、交融与互动。二是重觅经典之物。聚焦重要的“物”自明代以降在苏州历史、文化、艺术、商业及对外交往之独特地位。我馆于2016年末主办《姑苏繁华录——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特展》,展出典藏于法国、日本等博物馆、图书馆最为秀雅隽永之雍正、乾隆两朝“姑苏版”。美轮美奂的桃花坞木版年画有力证明,苏州,特别是她的文化,始终与世界紧密关联,绽放出她特有的开放和包容。三是重寻经典之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欲知晓一地之文化,应重点研究此方土地滋养陶冶之人民,尤其是代表人物。自2015年始,我馆先后主办《贝聿铭文献展》《颜文樑文献展》《张一麐文献展》《叶圣陶文献展》《费穆文献展》等。撷范仲淹之情怀,扬顾亭林之气节,林林总总,“开拓万古之心胸”。

  展览者,情怀矣。苏州是江南的典型之城,殆得江南山水灵淑之气,承载着江南崇文雅致的人文精神。自2015年始,我馆策划承办永久落户的《江南如画——中国油画作品展》,在新时代的春风下,激发当代艺术家的文化追求,蘸满饱含深情的画笔写出江南的诗性表达,绘出东方绘画的自信,表现令人向往的江南神韵和故事,这是我馆通过展览展现江南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活态案例。

  梵高说过:“你是麦子,你的位置在麦田里,种到故乡的土里去,将于此生根发芽……”苏州美术馆近年来倾力打造一个又一个有温度、有内涵、有品位的展览,皆厚植于苏州这片文化沃壤,挖掘和诠释苏州的文化历史内涵,给予观众美的陶冶。苏州美术馆连续跟踪三年的大数据统计分析亦显示,20-40岁的中青年观众占总参观人次的46%,成为观众的主要群体;以“苏州文化”为主题的展览吸引的观众人次占总参观人次的57.3%。

  枚举诸多探索和努力只是跬步初始,仅供同道镜鉴。倘若一个城市的美术馆定位以弘扬本地优秀历史文化为帜志,展览策划反映本地历史进步和人民的文化创造,高扬本地历史文化之优秀品格,则美术馆就能突破一个馆的空间局限,真正与在地城市浑然一体,体现本地人文精神,成为在地城市的文化象征,也必将在海内外同步提升美术馆及在地城市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影响度。幸莫大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广告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教育专版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上海味道
用一座馆传承江南人文之美
绍兴师爷的机智和温情
创新,让音乐会“活”起来
展览的“花头经”
新民晚报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A18用一座馆传承江南人文之美 2018-12-09 2 2018年12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