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沪上展事忙,每逢周末,据统计,大大小小的画展总有四五十个,苦煞了穷于应付、忙于捧场的朋友。
展览多,里面的“花头经”也多,形形色色,千奇百怪。仅就内容而言,普通的个展、联展、群展之外,还有什么师生展、父子展、伉俪展、兄弟展等等,花色繁多。这些还好理解,那么“双个展”这个名目就是近年的独创,从字义上说就比较滑稽,明明是“双”了,还偏偏要强调是“个展”。言下之意,大家都懂。
还有一类画展,这两年很风行,一展就是几十甚至上百号人,都是沪上有点名的艺术家。主办方随便取个名称,开幕那天场面很热闹,因为每个画家带朋友来,热火朝天。这类展览,大伙儿今天在这个画廊展出,明天在那个机构展出,都是这几号人,有点像“大杂烩”“一锅炖”。这类画展筹备往往很草率,学术含量也比较低。
不但如此,有人为了博眼球,为了学术分量,还挖空心思把已过世的画家拉进来“一起玩”。常见某展览,林风眠、丁雄泉、赵春翔等作品和一批沪上名家同台,赫然平起平坐,天地一家亲啊。另外,最近井上有一也很走红,经常被一帮玩当代书法的拉来一起展览。意思是,我们一伙的,大家一样牛。井老泉下有知,不知怎么想。
还有一招更绝,有些急于成名的小画家,通过藏家等渠道借来几张如今当红大画家的作品,未经画家本人同意,就堂而皇之地办起“联展”来。这种“沾仙气”的手法,常常弄得有名的画家叫苦不迭。
开幕时间也有讲究。通常传统艺术的展览开幕多放在上午,当代的、画廊的画展则多数放在下午,甚至傍晚。
开幕式上的“花头经”也多。有些尤其讲究,讲话、发言、致辞、答谢、剪彩等等,一大套。此外,作为配套,画展的画册、研讨会等等也是各有讲究,这里就不啰嗦了。
画展太多,还催生了一个特定人群——“展虫”。展虫们主要不是来看展览的,是来混吃混喝拿资料的。有些展虫还比较好应付,碰到厉害的,主办方一不留神,画册、酒水饮料等等统统进了他们的蛇皮袋,背出去卖钱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