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记东海救助局救助船队船长徐卫国
~~~——记东海救助局救助船队船长徐卫国
~~~——记东海救助局救助船队船长徐卫国
~~~——记东海救助局救助船队船长徐卫国
~~~——记东海救助局救助船队船长徐卫国
     
2018年12月0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搏浪廿四载 救助千余人
——记东海救助局救助船队船长徐卫国
曹刚
■ 徐卫国在船上指挥工作 东海救助局 供图
  43岁的共产党员徐卫国,任东海救助局救助船队船长,指挥执行多次重大抢险任务,救助出动率100%,成功率超过95%,与团队合力拯救逾千名遇险人员,挽救数亿元资产。

  逐风搏浪24年,他说自己“活得越来越明白”。“选择海上救助,就选择了寂寞和危险;但是每多救一个人,就多一分成就感,非常有意义。”

  追梦人

  2011年冬,集装箱船“JADE”轮在强寒潮中走锚触礁,12名外籍船员遇险,徐卫国驾“东海救116”轮驰援。岛礁区水太浅,救助船无法靠近。徐卫国果断下令放艇,迎着狂风巨浪,将救生筏拖离浅水区。他稳定操船,挡在上风口,配合救助艇将12人全部救起。

  徐卫国记得,救助艇在乱流中多次侧翻又扶正。“一个水手兄弟后来写了篇文章,叫《一夜长大》,描述了当时的难受与恐惧。他说,船艇开动的声响像心脏跳动的声音,为遇险者带去生的希望,也让自己不再害怕。”

  他想到了23年前刚参加工作时,好不容易克服“像鬼门关一般的晕船关”,在一次任务中晚到一步,只捞出几具遗体,触目惊心。

  “我要救人,要救活人。”一个朴素而炽热的梦想,在心中扎根,支撑他走到今天。

  好兄弟

  大副、轮机员、水手……船上岗位各异,而在徐卫国口中,统称“兄弟”。“船长再强也没用,海上救助必须靠兄弟们同心协力。个个都要强,还要配合默契。”徐卫国坦言,队员不是超人,有时在恶劣海况面前很无奈。“船长要让大家拧成一股绳,多坚持一分钟,可能多救出一个人。”

  2016年春,散货船“金海西”轮在长江口走锚,朝中日海底光缆方向漂移,一旦刮擦,后果不堪设想。徐卫国临危受命,驾“东海救117”轮抢险。“长江口像烧开的沸水般剧烈翻腾。海浪扑上后甲板,兄弟们在浪里打滚,反复带缆,屡败屡战。”他回忆,跟船足足一小时后,在距光缆0.5海里处,总算带上缆绳,化险为夷。

  创新者

  两年前,以他名字命名的“徐卫国海上救助创新工作室”成立,并荣获市总工会“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他领衔设计制作了应急拖带用锚,增加救生吊篮减震装置、改进溢油回收装置等创新设计,在救助技术应用方面收获累累硕果:申报1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撰写8篇论文,发表在《航海技术》《中国救捞》《中国水运》等专业期刊上;参与编写多个海上救助课题,多项改革运用于救助实践。

  首席记者 曹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广告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教育专版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上海味道
“上海首店”:你来上海购物的理由
物业维修 App派单24小时待命
路政交通 高速限速路况平稳
绿化市容 多措并举应对雨雪
搏浪廿四载 救助千余人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3搏浪廿四载 救助千余人 2018-12-09 2 2018年12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