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玉红)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支持公租房建设,“国开—上海地产公共租赁住房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日前通过证监会审批。全国首单储架式公租房资产证券化产品有望于本月发行,首期拟发行额度18亿元,首期发行票面利率预计4.2%-4.9%。
该产品采取储架式结构,即“一次核准、多次发行”,优先级证券评级为AAA,期限25年,储架获批额度100亿元,将分四至五期发行,计划今年上半年发行53亿元左右。据悉,公租房资产证券化产品相当于提前变现未来租金收入,即将一定批量的公租房资产未来25年的租金打包成证券产品,在资本市场出售,用回收租金向投资者支付利息。这项专项计划开启了公租房资产证券化的新篇章。
“建设前期投入资金量大、融资成本高、利润回报率不高、回报周期长是制约住房租赁业发展的瓶颈。我们研究发现,公租房项目建设的前五年是资金压力最大的五年。”上海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崔光灿介绍道。在上海地区,公租房供不应求、出租率高,吸引了部分金融机构的关注。在破解公租房融资难上,公租房资产证券化是一个发展趋势。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陈杰教授表示,对于没有产权的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可能会被误解为租金贷;对于持有产权的住房租赁企业,对证券化筹集的资金用途需要明确说明,避免用于其他房地产项目,形成新的杠杆。
上海地产集团已开发建设保障房项目40余个,总建筑面积1200多万平方米,供应各类动迁安置房10多万套、公租房项目1万余套。本次专项计划募集资金将用于公租房建设、运营和维护,有助于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