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0年 再战西南
新春伊始的第一台戏,俗称“开箱戏”。这是上海京剧院首度将开年第一台戏搬到逸夫舞台以外的剧场。而城市剧院能够“接棒”,得益于上海京剧院、闵行区文广局、天蟾逸夫舞台和上海城市剧院的共同努力。因天蟾逸夫舞台的“大修”,上海京剧院今年“移师”城市西南角,尝试与城市剧院展开深度合作,通过“品牌项目”及经典大戏轮番上演,既能普及国粹的魅力,也能带动这一方文化土壤,让偏居城市一隅的闵行居民也能享受到一流的京剧表演。
据介绍,以前闵行的居民观众欣赏口味是很单一的,用城市剧院艺术总监房永年的话来说:“除了沪剧,什么都卖不掉。”上海京剧院早在2009年城市剧院开台时,就曾带京剧《智取威虎山》来“试水”,然而反响平平,首战不利,此后就很少亮相。
此次,决定以城市剧院作为天蟾逸夫修缮期间的主阵地,上海京剧院也颇下了一番决心。副院长虞逢春坦言:“10年的时间,无论是京剧的普及力度、观众的成长成熟亦或是城市剧院在这方西南地区进行的文化深耕的成果,都让我们决心再试、再战。”
事实证明,10年的时间,变化显而易见。以这台《“聚焦经典”京剧名家名段新春演唱会》为例,为方便各路观众粉丝购票,上海京剧院、天蟾逸夫舞台以及城市剧院共同售票,而销售最快且最终全部售罄的居然是城市剧院的票房。昨日,剧场上座率超过9成,有三分之一的观众是首度进剧场看京剧。
精细服务 拉近距离
让人感动的是,昨日的观众里,既有闵行周边的居民,也有从市中心甚至从东北角坐了一路地铁赶来的老戏迷;既有平常一周看一次戏雷打不动的铁杆粉丝,也有初次坐进剧场感受京剧现场的新观众。他们齐聚一堂,为传统之美而赞叹,为国粹之美而惊艳。
能够将新老观众自城市各个角落吸引到地处外环外的城市剧院,离不开上京、逸夫和城市剧院共同打造的精细化服务。考虑到距离剧院最近的地铁一号线莘庄站步行而来也要15分钟,而赶来的戏迷中很多都是“七零八零后”,要让步履蹒跚的他们走上1公里,实在为难。城市剧院特别安排了30人座的接驳车,自下午1点起至开场前频繁往返于地铁站和剧院之间,让老戏迷没有后顾之忧。
《“聚焦经典”京剧名家名段新春演唱会》之后,城市剧院还将陆续上演严庆谷领衔的神话京剧《五百年后孙悟空》、王珮瑜主演的《朱砂痣》、史依弘挑梁的《玉堂春》,以及汇集了一众名角儿的海派经典连台本戏《七侠五义》。考虑到各家剧院、剧场的票房互不关联,而各家的会员又无法享受别家剧院的购票优惠,逸夫舞台特地为老戏迷提前打了近200张票,带到城市剧院备着,没想到昨天开场短短十几分钟已抢购一空。 本报记者 朱渊
本版摄影 秦钟
手记记者
相得益彰
昨日演出现场,最让人欣喜的画面莫过于新老戏迷的聚首,各地观众的交融。城市剧院艺术总监感慨:“上海京剧院的精彩好戏轮番登台,能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剧院剧目的种类和质量。而对西南角的市民观众而言,有名角儿‘带节奏’,起点都不一样。这是难得的与京剧的机缘,一期一会,应该要给观众看最好的,才能留住他们的心。”
而就上海京剧院来讲,此度“移师”西南地区,也是一次开拓和普及。剧院正计划让青春靓丽的新秀承担起往后演出前的“导赏”:“这里有的是新观众,我们有的是新演员,让新鲜人带着新鲜人走进京剧殿堂,在收获京剧知识、有准备地观剧的同时,也能让我们的年轻面孔有更多曝光度,将我们的新秀推出去。”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