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目击/新民印象
     
本版列表新闻
~~~——记坚守岗位的申城春节加班人
     
2019年02月0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上一群不回家的人
——记坚守岗位的申城春节加班人
孙中钦
上海地铁维保工务分公司轨道维护三部人民广场工区的郑俊今年37岁,来自江西上饶。今天凌晨1时,他正在轨交1号线汉中路站进行铁轨车备轨作业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老家在河南商丘的杨鹤,作为“客流眼”系统工程师,他调试检查设备以应对外滩大客流 杨建正 摄
来自四川自贡的刘平,要为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的彩灯保驾护航。他每天检查彩灯的亮灯状况,同时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定期向彩灯表面喷洒阻燃剂 杨建正 摄
上海市邮政公司浦东张杨路邮政支局的投递员王师傅,老家在河南项城的他十年来的春节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延吉物业公司抢修队员春节不休息,他们接到居民报修电话后,会立即上门抢修。来自江苏的王春生(左)和唐健两人在疏通窨井水道 种楠 摄
上海自然博物馆讲解员蔡敏琪,来自江西宜春,今年是她与父母分别的第一个春节。作为家中的“贴心小棉袄”,蔡敏琪因工作错过外婆的九十岁大寿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外卖送餐员孙师傅的老家在安徽六安,在上海已经6年多了,由于工作关系,每年的春节都是在忙忙碌碌的送餐过程中度过的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来自安徽芜湖的住家保姆范阿姨,留守在96岁的独居老人屈老伯家中,陪伴老人迎来新年。她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把上海当成自己的家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马俊红老家在河南蒙城,她是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的“车轮助老”工程的送餐员,为了让独居老人吃上热饭菜,她放弃团聚机会 杨建正 摄
曲阳路派出所民警程辉来自山东济宁,他新婚燕尔,本应陪妻子去湖北团圆,但因警务繁忙不能成行。“希望她能体谅我,理解万岁。”程辉说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江红星是人民大舞台的舞台部工程技术人员,老家江苏南通有90多岁年迈的老母亲和妻女。但为了不误演出,他坚守工作岗位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扫码看视频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新春佳节,万家团圆,申城却离不开一大批坚守岗位的劳动者:为了万家团聚而辛勤工作,为了百姓安宁而不辞辛劳……连日来,本报记者和通讯员采访了各行各业的加班职工,情不自禁为他们讴歌:爱上一群不回家的人!

  大年三十,数万公安民警巡逻在街头巷尾,警惕的目光搜寻着可疑的蛛丝马迹,把爱民暖流送到夜归的旅客心间……外滩上空有一个“千里眼”,它能及时预警黄浦江畔大客流的瞬息万变,工程师们顾不上与家人团聚,昼夜维护着“千里眼”系统万无一失。

  深夜时分,轨道交通的检修工通宵工作,钻隧道、查线路,忙着给地铁列车们“体检”。欲问检修工累不累,他们说“过年地铁安全重如泰山!”同样,公交职工也坚守岗位,安全驾驶、文明服务,让南来北往的乘客如沐春风。

  阖家团圆,最享受饭店大厨的精心之作,大厨、跑堂忙得不亦乐乎;快递小哥也是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大街小巷,只能抽空给远方的家人“电话拜年”:娘,大上海离不开俺呢! 

  爱泼“冷水”,却另有一功:豫园新年灯展格外热闹,逗乐了中外游客。来自四川自贡的灯彩艺人未能与家人团圆,他们时不时地给一盏盏彩灯“降温”,提防着线路故障而引燃豫园古建筑。无独有偶,剧院工程师也在加班加点,登高检线路、幕后查隐患,旨在让春节舞台更加精彩纷呈。

  正月初一,百姓生活离不开这样一群辛勤工作的加班人——邮递员穿街走巷,把春天信息送入千家万户;“城市美容师”挥帚流汗,一心要扮靓大都市;来自异乡的家政服务员顾不上返乡团聚,悉心照顾着瘫痪老人……

  科技过年,别具一格。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观众络绎不绝,面对来自各地的参观者,科技馆、自然博物馆讲解员深入浅出地讲解着大自然的奥秘,全然不顾累哑了嗓子。他们笑着说:能与各地观众一同欢度春节,心里很是舒坦!

  走笔至此,我们不禁要为坚守岗位的加班者们点赞:你们最可爱!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新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郊野大地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
   第A05版:家装专版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家装专版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1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2版:夜上海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16版:新民环球
爱上一群不回家的人
新民晚报目击/新民印象A09爱上一群不回家的人 2019-02-07 2 2019年02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