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二附中附属初中 初一(四)班
每年春节,我和爸爸妈妈都要回苏北阜宁农村和爷爷奶奶一起过年。农村过年那才真叫过年。一进入腊月,过年的味道就一天比一天浓烈。最难忘的是去年春节写春联,我还露了一手呢。
除夕中午祭祖之后,是装点门面的时候。我和爷爷去商店,四个房门一个大门,鲜红的喜笺买五副;红绒黑字的“福”字,十张。春联挑选的时间最长。爷爷七十多岁了,上过小学,平时喜欢看书,对春联的内容很讲究。读不顺口的不要,意思晦涩的不要,太长的不要,太短的也不要,横挑竖拣,买了房门的四副,大门的一副怎么挑都不合爷爷的心意。最后他买了红纸、毛笔、墨汁,说:“回家自己写吧。”
回到家,爷爷裁好红纸,墨汁倒在盘子里。爷爷说:“春联的内容,要体现小康生活,要体现天下太平,要大吉大利。”我理解爷爷的心情,他在贫困中长大,他说过,小时候喝完粥要用水把碗洗洗再喝下去,把指头大的一块花生饼视为佳肴含在嘴里让它慢慢融化……而现在,屋檐下悬挂着腊肉,酱鸭,腌鹅,香肠,门前池塘的鱼也捕捉上来,养在大水池里。奶奶和三姑整天在厨房忙碌……爷爷常说:“过去做梦也想不到会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根据爷爷对春联的要求,爸爸妈妈和我拿着笔苦思冥想,我们把拟好的春联都送给爷爷,让他挑选。结果爷爷选中了我拟写的对联。爸爸的字比我写得好,爷爷却一定要我写。我先把红纸折成米字型小方块,用铅笔将对联的十四个字分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最后拿起毛笔,一丝不苟地写起来。奶奶打好浆糊后,爷爷和爸爸开始贴喜笺、福字和春联。一切忙妥已近傍晚,家里家外所有电灯都打开,灯火辉煌,红光闪闪,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就浓郁起来了。
接着就是年夜饭前的敬神典礼。爷爷在米柜上的领袖像、菩萨像前上香,奶奶将煮熟的整猪头、整羊头、整鱼整鸡放在八仙桌上,热气袅袅。全家人依次跪拜。爸爸到晒场上放鞭炮,礼花开满天空。这时全村人家的爆竹,此起彼伏,声声相应。“年丰人寿千家乐 国泰民安万事兴”,我写的春联在爆竹声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