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中国海军“戚继光”号训练舰对斯里兰卡进行访问。其间,人民海军外事组成员陈毯对该国海军有了一定了解,并与斯方人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受尊敬的职业
戚继光舰所停靠的科伦坡港,从中世纪起就是印度洋的“十字路口”,世界闻名的兰卡宝石便从这里输往海外。军舰停靠的军民两用港口周围布满塔吊,脚下放满了集装箱,无不展示这一绝佳的地理优势。
斯军方对中国舰艇安全很重视,在靠泊区周围辟出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安保区,在靠近舰艇的必经之路上,安排两名荷枪实弹的士兵24小时站岗。其中一名士兵叫瓦达纳,时年20岁,当了两年兵,他家在北部省,而训练是在东部省,这次是他所在的连队来保护戚继光舰。
瓦达纳黑皮肤,高鼻梁,大眼睛,一身蓝色的海军军装,看样子是花了功夫整理的,衬衫和裤子有棱有角,裤线笔直,看上去十分威武神气。从其并不流利的英语中得知,军人在斯里兰卡是受尊敬的职业,人民给予军人很高的礼遇。“漂亮的女孩子都愿意嫁给当兵的。”瓦达纳开玩笑说。
不许走 必须跑
参观斯国防大学医学院时,院长、教务长及各部系主任早早赶来迎接中国客人。校园花草如茵,有种宁静祥和之感,教学楼也很漂亮,该院是江苏某企业对口援建的。医学院长兴奋地说:“中国为我们的学院建设付出了很多,还为我们培养了许多人才,感谢中国朋友!”参观其间,斯方给每名中国来访学员都安排了本国学员作陪,还带领我们参观了他们最先进的医学医疗中心。
与我同行的,是一名将毕业的男学员库拉苏威亚,他是指挥专业学员,2015年8月参加高考,以高分参加斯海军海事学院在12月份的“Interview”。照我的理解,“Interview”应是面试筛选,六天里进行两轮淘汰,包括身体检查和体能检测。毕业后,库拉苏威亚将去岗位上继续学习,包括一年的见习和一年半的本专业业务学习。库拉苏威亚很自豪,说家人都为他感到骄傲。
一名叫鲁帕萨哈的大一学员也主动和我交谈,介绍斯海军学员培养。斯海军学员一般在年初收到海军军校的录取通知书,开始两年半的军校时光,第一年里,他们只进行体能强化,包括游泳、跑步及一些军事科目,之后的一年半里,他们一边学习,一边继续体能强化,学习内容主要是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鲁帕萨哈还表示,在学校里,学员不允许走,必须跑,无论什么时候,必须跑!
后来,鲁帕萨哈到戚继光舰参观,看到上面的先进设施,他显得十分羡慕。鲁帕萨哈很爱中国,表示自己有很多学长赴华留学,他也想有机会到中国去,最后,鲁帕萨哈还展示了几句汉语,“你好”“再见”“谢谢”,我也祝他梦想成真。
异国唱响院歌
和鲁帕萨哈的交流,让我想起已从大连舰艇学院毕业的几位斯里兰卡学员,戚继光舰来科伦坡,他们肯定知道,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来看看母校来的老朋友呢?
还真来了!在戚继光舰的甲板招待会上,受邀的斯海军人员中果然有在中国毕业的斯军学员!像正在斯海军参谋学院参谋班深造的纳迪克携妻子来到舰上,戚继光舰学员实习队长王旭冬正是他在华学习期间的队长,纳迪克十分激动,连忙向妻子介绍,王旭冬也称赞其优秀,并勉励他继续加油。当年的老同学迪卢卡、萨卢卡也都来到舰上,看见昔日的同窗,他们立刻张开胳膊,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同迪卢卡的交流中,我们得知,自2017年7月从大连舰院毕业回国后,他一直在斯海军司令部工作,负责院校训练工作,现在是中尉。
招待会尾声,三名斯军校友走到舞台中间,用中文跟我们齐唱大连舰院院歌《我们的事业在大海上》。“在黄海之滨,在老虎滩旁,年轻战友汇聚一堂……我们的事业啊,我们的事业在大海上!”很难想象,在万里之外的异国,竟有一群不同肤色的兄弟同唱一首院歌,中斯友谊之花盛开在印度洋上。
Chinese Free
斯里兰卡人对中国海军的深情,体现在方方面面。
我们去参观“萨姆杜拉”号巡逻艇时,由于码头有积水,为防客人摔倒,他们特意在舷梯上铺设红地毯,崭新的红地毯与苍老的旧船形成鲜明对比……他们还特地为我们准备了当地冰红茶,要知道冰镇饮料是他们招待尊贵客人使用的,是很高的礼遇……参观斯国防大学时,他们的教务长更是叮嘱:“中国朋友,随便看,随便拍。想知道什么,尽管问!”
不仅军队很友好,民众也是如此。有一次,我们在科伦坡超市买了许多东西,返回途中,沉重的购物袋让我们不得不频繁地停下休息,一个当地“突突车”司机过来,问我们是否要帮助,曾听闻斯里兰卡“突突车”漫天要价,我们赶紧拎着购物袋走开了,不成想没走多远,这名司机竟开车追上来,怕我们误会,他用蹩脚的英语重复着:“Chinese Free!Chinese Free!(中国人免费!)”我们一行人将信将疑地坐上了车,在车上,他问我们:“navy?(海军?)”没等我们开口回答,他又接着说,这里的人都知道中国军舰来科伦坡了。
他介绍,斯里兰卡网络通信就靠中国华为的技术,还有科伦坡新建的港口城,都是中国参与建设的。在中国帮助下,他相信科伦坡必将成为“印度洋上的浦东”!我还在震惊他连上海浦东都知道时,他向我们伸出大拇指,“Chinese!Good!Chinese!Good!(中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