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运先生现年93岁,是资深翻译家,早年曾和我父亲在编译所共事,也算是老朋友了。景仰郝先生是因为30年前我曾认真研读了他老人家翻译的《红与黑》《巴马修道院》,他的译本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然而一直没有机会拜见他。前年,父亲因病住院,恰巧与郝先生同在一个病区,在父亲的引荐下,终于如愿以偿。我特意从书橱里找出30年前买的《红与黑》,请郝先生为我签名。郝先生对我说:好久没给人签名了。我说起他的译作《小东西》,那是我小时候看的,郝先生笑了,那是很早前的作品了。我还和他聊《红与黑》,我说,那是我们中文专业的必读书。说到《红与黑》,郝先生也很兴奋,他告诉我,其实翻译《红与黑》的人有不少,早些年南京某大学还特意将国内好几个译本进行集中评选,当然结果是郝先生的译本口碑最好。
郝先生早年毕业于昆明中法大学法国文学系。1947年曾在南京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工作,在编辑会刊的同时,他翻译了红十字会的会史,郝先生说,这也算他走出大学校门翻译的第一本书。1953年他进入了由巴金等创办的上海平明出版社任编辑,因此结识了大翻译家傅雷傅先生的好几本译作都是由平明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也正是这些机缘巧合使郝先生的翻译如鱼得水。他翻译了大量法国著名的长篇、中短篇小说,如卡玛拉《罗萨丽·布鲁斯》、都德《小东西》、大仲马《黑郁金香》、司汤达《巴马修道院》、《红与黑》等。郝先生也因此在2015年4月获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6年3月又荣获市委宣传部颁发的“2015年度上海文艺家荣誉奖”。说起自己翻译过的书和获得的荣誉,老人家倍感欣慰。父亲在一旁打趣,这就是他的名字取得好,谐音“好运”。
现在,郝先生年岁大了,他感叹自己不行了,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我和父亲由衷地安慰他,没事的,有医生,有护工照顾,也有相关领导关爱。郝先生你要保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