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设计之都
     
本版列表新闻
~~~科幻电影里的设计灵感
     
2019年02月2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想象无界,未来成真
科幻电影里的设计灵感
琳恩
《2001太空漫游》中出现的平板电脑
科幻电影《钢铁侠》
飞翔滑板
《Barozzi Veiga博物馆》
《银翼杀手2049》剧照 赛博朋克风格
安藤忠雄的代表作:小筱邸住宅
《2001太空漫游》剧照
自动系带鞋
  琳恩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无疑是近期的热点话题。优秀的科幻总有一种能摄取人心的神奇魅力,一方面,它会让人们带着复杂的情绪思考未来,另一方面,它也展示了科学想象和科幻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人们“脑洞大开”。

  从优秀的科幻电影中寻找灵感,这个话题听上去有点“硬核”,但却也是设计师们津津乐道的事情。事实上,从科幻电影中汲取灵感,是设计行业一条不成文的通行法则,科幻电影一直扮演着设计灵感导师的角色。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科幻电影的场景很可能就是人类社会未来样子的写照。”加拿大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Robert J.Sawyer)一语点破了设计师在科幻电影中寻找灵感的原因。科幻电影内容通常来自于优秀的科幻文学概念,或者精彩的剧本创意,设计师按照设定将这些内容以视觉化的方式展现在人们眼前。“优秀的科幻电影总有它合理的地方,因为这是主创人员在长期研读科技信息的基础上,对未来做出严谨的想象,合理之处很有可能变成现实。”

  “似曾相识”的设计

  要是今天坐在大银幕前的观众在不久之后,倏然发现一些日常所使用的设计产品与当年《流浪地球》中的道具似有相识,这并不奇怪。《回到未来》的3D显示、指纹识别、可视电话早就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连影片中那双能自动系带的鞋子,也即将出现在一些运动大牌的专卖店和柜台中。至于《钢铁侠》的增强实现头盔,在现实中就有对应的混合现实头盔Hololens,但是这远非终极版本。智能可穿戴技术正在迅速迭代,更多具有色彩的设计已经陆续推出。而《星际迷航》中定位仪、太空旅行、无针注射器、透明铝材等一大票当年炫酷到无以复加的行头,如今也早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现身。

  贯穿《星战》全系列最佳配角、呆萌机器人C-3PO与R2-D2,已经在现实中“潜伏”多年。据说,全球知名的智能机器人Asimo,最初的设计灵感来源和两位最佳配角息息相关,只不过,尽管多年的潜心研发,除了识别人脸、声音、移动物体的基本功能之外,Asimo在逼真模仿人类的动作上已经完全超越了灵感原型C-3PO与R2-D2。

  2012年,Pebble公司创始人艾瑞克·莫奇斯基(Eric Migicovsky),则从007电影中发现了智能手表的灵感来源。他当即构思设计了简化版,在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迅速筹集到10万美元,为自己的创业解了燃眉之急。

  因为捉刀“2018欧洲年度车型”而声名大噪的英国设计师艾恩·肯特尔(Ian Kettle),就直接说,自己的汽车设计分别从《极乐世界》的多种类型的未来式机器人、《遗落战境》中的空中别墅找到灵感,并将这些灵感变成了现实中的“蛤壳式”发动机罩设计、倾斜的格栅、富有雕刻感的侧面和个性化的后端设计。

  当然,在众多科幻电影、类科幻电影中,一直被设计师们视为灵感宝库非《2001:太空漫游》莫属。正是这部1968年上映的科幻电影,直接“催生”了时下人人都在使用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而影片中展示的语音识别和语音输出,放到今天,就成了使用者众多的Siri和Cortana。

  还有更多的设计产品,你很难具体指向哪一部影片,但“似曾相识”之感的确存在。比如,英特尔的概念设计产品,让桌椅板凳甚至喝水的杯子都变成PC。比如,发亮的裙子、会自动拍照的挂饰摄像头、键盘裤子、传感器智能服、太阳能充电背包等。

  科学无界,想象无限,科幻电影总能带给设计行业惊喜和力量。

  概念到真实的距离

  当然,很多设计师也都心知肚明,虽然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要是把科幻电影中那些炫目的道具变成真实的设计,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且从银幕到现实的这条道路充满荆棘和波折。

  一方面,有的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和道具设计虽然炫酷,但对希望从中找到灵感的设计师来说绝对是个“坑”。designaffairs主编Muhlstedt博士就指出,一些看似“硬核”的道具场景,违反了实用性与人体工程学,纯属电影的显摆部分。比如,《星际迷航》中控制飞船的大量触屏,“现实中,出于安全等各方面的考虑,设计师和工程师都不建议使用全触屏的飞船操控系统,必须加入更多触觉控件。”而像《少数派报告》中曾令观众无比惊艳的手势控制设计,真正使用起来很累,“因为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你的手臂必须一直保持抬起,悬在空中。”

  另一方面,即便有顶尖科学研究团队支持,有出手阔绰的大牌厂商投资埋单,不少产品的设计转换需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还未必能成功。比如那块1989年首次出现在大银幕上、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飞翔滑板,直到2014年下半年,美国加州的亨德森(Henderson)夫妇才在Kickstarter上发布了飞翔滑板Hendo产品设计雏形。可惜的是,虽然受到了粉丝和科技媒体的热捧,已经经过18次方案修改和调整的Hendo,因为电池续航能力、滑板自身材料和重量存在缺陷,至今仍未能大规模推向市场。

  此外,设计师在科幻电影中择取灵感来源时要保持“底线”。一些违反伦理的产品,比如《黑衣人》系列中黑超特警用来消除普通人记忆的闪光手电,别说科研基础还未打扎实,即便具备相关基础,这样的产品设计造成的社会影响无法预估,也是不能碰触的禁忌。

  现实反哺科幻电影

  不过,当设计师因为科幻电影而脑洞大开的时候,却又猛然发现,一些科幻电影的场景,竟然是在现实中找寻原型的。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近年上映的、赛博朋克风格的典范之作《银翼杀手2049》。影片用一场废墟美学的盛宴锻造了一种看上去危险而迷人的风格,人们将控制论(Cybernetics)与朋克(Punk)两个词结合,将这种风格命名为赛博朋克(cyberpunk)。

  刚诞生的赛博朋克俨然已是设计界的新宠。然而,据剧组主创人员透露,其中的场景设计在现实中有迹可循。比如,片中的大反派的基地搭建,其灵感就来源最终没有修建的项目——巴拉兹·威亚(Barozzi Veiga)博物馆。主人公K的居所对应的原型则是由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的洛杉矶艾尼斯别墅(Ennis House)。电影中令人印象深刻,推动剧情发展的条形窗走廊 ,则是安藤忠雄的代表作之一小筱邸住宅为原型。 

  没有什么比科幻电影的预言成真更激动人心了,但更令人兴奋的是,人们也看到,有不少设计师提前了一步,设计出比科幻更具梦幻色彩的现实设计。

  优秀设计反哺科幻电影,幻想与现实的交互交融,构成了另一道迷人的风景,耐人寻味,亦带给人们对未来更大期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民间收藏
   第A22版:设计之都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新民旅游
   第A25版:旅游资讯
   第A26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阳光天地
   第ZF01版:中缝4-29
想象无界,未来成真
新民晚报设计之都A22想象无界,未来成真 2019-02-26 2 2019年02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