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3月2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必也正名乎”
江曾培
  江曾培

  《论语》有句:“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传统的解释是:子路听到一个道理,如果没能实行,就生怕听到另一个道理。

  从字句上看,这样的解释是通的。它表现了子路的一种“履践”精神,听到就要做到,否则,宁愿不再去听了。然而,仔细推敲,子路是孔子最具道德修养的学生,他战死在卫国发生的变乱中。其时,他刚从外面回来,原可以躲开这场祸乱,但他没有逃避,而是勇敢地投身进去。战斗中,他系帽子的带子被击断了,临死前,还将帽带子系好,“君子死,冠不免”,从容而尊严地死去。这句有关贤者子路的话,实际上还有进一层的内容。近读一种新解,认为“闻”者,指的是名气。这句话的意思是,子路名气很大,但他生怕自己的行为做得不够好,和名气不相称。

  这里讲的是要爱护名气,有名气的人要像子路那样重视名副其实,名下无虚;而不要名不副实,滥得虚名。

  这样的话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名和利,是对人极具诱惑力的东西。古人早就说过,江上来来往往奔忙的船只,无非是两艘:一艘为名,一艘为利。在如今的商业社会,名和利更是紧紧相连,有些人以利买名,以名牟利。试看今日之社会,“知名度”这个词叫得特别响,就连那些造假售假的商人,如权健公司之流,也不惜花费重金延聘一些缺少良心以名牟利的人,在各种媒体上做虚假广告,以求提高知名度,然后再利用忽悠来的名气,去对顾客进行坑蒙拐骗。

  “有闻”的子路所重视的名实相副,如今有,希望多多益善。照理说,名气无论对什么人来讲,都是德才兼备、德艺双馨、德技俱佳的结果,它需要通过艰苦努力方能获得。只有经过“十年寒窗苦”,始有可能“一朝天下闻”。古人评说名人名士,常说“不疾学而能为天下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做过美国总统的林肯对此也留下一句真知灼见:“品格如同树木,名声如同树荫。我们常常考虑的是树荫,却不知树木才是根本。”

  是的,只想拥有骄人的“树荫”,而不想付出“十年树木”的艰辛,时下一些人的名气多速成,他们中的一些人,依靠发达的媒体资讯,疯狂炒作,大吹肥皂沫,闹得“一夜成名”。有的更是以虚假的手法引发社会关注,用以扩大自己的名气。用这些歪门邪道换来的名气,不但缺少含金量,而且是令人所不齿的恶名。

  笔者以为,对当今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各样的名声,需要正名。名声本是好东西,但由于被过多的名不副实的现象所干扰,更被一些窃名者恶劣诈骗所污染,人们现在不宜盲目崇拜名声,而是要具体分析,对那些缺德少道的名声,不仅不应赞扬,而且应伸出手指刮刮他们的脸皮。还是《论语》说得好:“君子去仁,恶乎其名?”鲁迅也说过:“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擦在表面的自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那些用“表面的自欺人的脂粉”擦得精光透亮,实际上却没有”筋骨和脊梁”的人,其名气是不值得恭维的。

  为人所仰望的名声,是那种长在“树木”上的“树荫”,是德才俱佳的名望。换句话说,它在具有让人知道的知名度的同时,更具有使人敬重的美誉度。名声名气都应当名实相副。

  针对欺世盗名的情况,人们应记住孔老夫子“必也正名乎”的话。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阳光天地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第ZF02版:中缝12-13
一把笋,试春盘
“必也正名乎”
春天的礼物
异地购房养老需慎重
整理心情
锦鲤
三月的色彩
当女人遇上太阳镜
二维码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必也正名乎” 2019-03-25 2 2019年03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