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前,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总裁兼首席行政官安德里·格林米耶、大提琴声部助理首席查尔斯·伯纳德及小提琴乐手袁瑀接受记者采访,分享了这支百年老团如何让古典乐走向年轻观众的秘诀。
克利夫兰的宝藏
今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与音乐总监弗朗茨·韦尔泽-默斯特展开了第19次国际巡演的旅程,沿途造访亚洲7个城市——中国台北、中国澳门、深圳、上海、南京、武汉与北京,共举行11场音乐会。巡演曲目为四部宏大的管弦乐作品,分别是两首19世纪经典与两首20世纪杰作: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由钢琴家丹尼尔·特里弗诺夫担任独奏;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理查德·施特劳斯交响诗《英雄生涯》与普罗科菲耶夫令人遐思的第三交响曲。
克利夫兰管弦乐团上一次造访上海是1998年。大提琴声部助理首席伯纳德曾参与了1998年的演出,那场在卢湾体育馆的演出让他印象深刻,而更令人难忘的是外滩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整座城市的摩登和现代化。时隔21年再度来沪,伯纳德看到的是更高的楼和更现代化的上海。同样和上海很有渊源的还有出生在上海的袁瑀,上海在她的记忆里永远是高安路上的静谧和金黄的梧桐叶盖路面的样子。
此次带来的曲目经过音乐总监弗朗茨·韦尔泽-默斯特精心挑选和考量,而邀请明星钢琴家丹尼尔·特里弗诺夫担任独奏,也让这两场音乐会具有更高含金量。弗朗茨·韦尔泽-默斯特表示:“我们今年到亚洲巡演的重要目标是跟老乐迷重建友谊,向新观众介绍自己。还有,我们也可以走进那些推动中国大众喜爱古典音乐的新建音乐厅。”
拿什么吸引年轻人
“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几乎每年都有巡演项目,”乐团总裁格林米耶说,“作为俄亥俄州与克利夫兰的标志,克利夫兰的这支管弦乐团几乎就是这座城的历史,而生长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一代又一代人,都是在乐团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中成长起来。”虽说,至今克利夫兰只是个人口不足280余万的小城,但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所拥有的年轻观众却是所有美国乐团中比例最高的。
乐团和乐迷的粘合度源自互相的生活渗透以及共同陪伴的成长时光。在克利夫兰,几乎大多数8岁以上的孩子都有被父母带去听音乐会的经历,在他们8岁到18岁的求学期间,对音乐感兴趣的人可以申请成为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的“音乐使者”,代表乐团普及古典音乐,将艺术之美感染到身边的人。而乐团借助社会基金捐赠成立“未来观众中心”,将古典乐推广到各个年龄层的观众,尤其是年轻的“未来观众”。
过去七年,超过25万年轻人参与乐团的多种活动,乐团的观众中20%都是25岁或以下的观众。此外,还推出“学生优惠”“学生大使”“粉丝优惠卡”等优惠措施,更对“18岁以下”观众免费提供门票……这些计划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培养观众观赏古典音乐现场演出的习惯,让音乐在他们的一生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毕生受惠的一部分。
虽然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在古典乐的推广中十分看重年轻观众,却不会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口味”而改变乐团风格。在格林米耶看来:“音乐是世界性的语言,千万不要小看古典乐本身的魅力,也不要低估年轻人的接受力。地球上的人们生活在不同文化与环境,可是聆听古典经典的感受提醒着大家,彼此的距离其实相当之近。”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