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装备技术合作,是体现一国对外交往和国家战略的重要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防工业也揭开神秘面纱,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出国参展逐渐形成常态。作为最早“吃螃蟹”的人之一,本文作者亲历了中国军贸单位“走出去”的特殊岁月,这篇回忆文章能给我们提供意想不到的启示。
居然不知道“袋鼠”
1984年5月,国防工办统一组织国防工业各部参加澳大利亚堪培拉国际防务展,这在历史上几乎是破天荒的,单单代表团总团长由国防工办局长叶振华担任,就明白规格有多高了。因为事关重大,包括我在内的几名中方先遣人员还被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请去座谈交流,澳方武官在介绍本国情况时提到一种珍稀动物“Kangaroo”,由于我们几个英语水平都不高,愣把在场的人都难住了,谁也不知道它就是袋鼠!
到了堪培拉,我们都愣住了,这个首都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工业,很清静,展览会就在赛马场隔壁的展览馆举行,规模不大,参展国也不多,最大的团恐怕就是中国团。最令我想不到的是,办展的竟是很小的家族公司,忙里忙外的就是这家的老头老太太、儿子儿媳和姑娘女婿。
第一次出国参展,我们带的展具相当简陋,除了实物或模型,就是展板,只比国内科普性质的兵器展览多些灯箱而已。这些展具走的是货运渠道,不能随我们一起到达,直到展会开幕前还没有运到,几次打电话催也无用,把我们急得够呛。开幕了,中国站台什么也没有,怎么办?我们急中生智,连夜将产品样本上的彩照剪下来,贴在壁上对付了一天。不过我在展会上也开阔了眼界,了解到西方军工产品的独特创意,印象最深的当属瑞典博福斯公司的两件产品,一是能攻击坦克顶甲的比尔导弹,另一件是亨格郎基轮式运输车,是由铰接的两个车厢组成,雪地机动性、通过性较好。
对于首次出国办展览如何评价?客观上讲,远离世界四大洲的澳大利亚军工业并不发达,军贸市场也不繁荣,在这里办防务展未必是最佳选择,直到今天,也没再听说过他们又办过类似展览,效益可想而知。但这在中国是历史性突破,它向世界宣告,中国有独立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并开始进军国际军贸市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在军工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
对我来说,这也是自己头一次出国,头一次接触资本主义,什么都新鲜好奇。悉尼的繁华,堪培拉的宜人,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啊!外部的世界好精彩。但在澳大利亚住得稍长一点,郁闷就开始袭击我了。特别是堪培拉的周末,全城寂静得吓人,所有商店关门,开始几次还可以到处溜达,钓钓鱼,后来越来越感到无聊。住久了,大家真的体会到“East ,west, home is best”(金窝窝,银窝窝,不如自家的狗窝窝)这句至理名言。
目睹“米格坠落”
五年后,我又随机电部参观团前往法国,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巴黎航展。那届航展也是中国兵工与航空航天部门集体向西方世界展示技术实力的盛会。厂商、专家与军方人士云集,规模之大、水平之高、内容之全,堪称空前。我仅举一例,像北方工业公司参展团团长是由兵器专家赵家铮担当,他曾领导过红箭-8反坦克导弹开发,对常规武器结构性能了如指掌,对技术问题头头是道,再加上一口流利的英语,深厚的技术底蕴以及人格魅力,让不少外国友人折服。
巴黎航展分室内室外两部分。室外展区,陈列了上百架各式飞机,苏联制造的“巨无霸”——安-225超级运输机驮着“暴风雪”航天飞机就矗立在我的面前,而中国国产歼-8II歼击机实物首次亮相巴黎,吸引了众多观众,尤其是旅欧华人。我为中国军机首次来到欧洲深感自豪,我还有幸进入座舱体验并拍照留念,这可是在国内无法享受的礼遇。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航展上的飞行表演。花样最多的是法国巡逻兵表演队,水平最高的却是苏联苏-27歼击机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而最让人意外的是苏联米格-29歼击机的坠毁。那天下午,天气晴朗,我们正聚精会神观看飞行表演,一架战机突然从高空掉头向下,大家都以为那是表演俯冲,不成想飞机没能拉起,转眼间,飞机向上抛出一包东西,随后飞机坠地,一团浓烟平地升起……后来得知,坠毁的是苏联首次参展上的米格-29,失事原因是一只飞鸟打坏发动机,而从飞机上弹出的是先进的K-36“零高度-零速度”座椅弹射救生装置,它在空中打开降落伞,徐徐落到地面,飞行员安然无恙。
看到差距 也看到机遇
1993年初,德国慕尼黑举办国际民用枪支弹药展览会,中国兵工部门基于“学习借鉴”的目的,也组织人员参加观摩,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所谓民用枪支弹药,究其生产技术而言,与军用枪支弹药并无本质差别,但它却是最好的军民融合的产品。平时,扩大民用枪支弹药的出口,不但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可为战时储备更大的军品产能,减轻战时动员扩产压力,是兵器工业特别是轻武器行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我看来,慕尼黑枪展虽无法与巴黎航展比拟,但在枪支行业里却是一次盛会,各大名厂云集,勃朗宁、雷明顿、博福斯、柯尔特、毛瑟等等,各式枪支应有尽有,有的甚至达到艺术品高度。展会上,大家仔细参观一遍,发现民用枪支的世界如此精彩。展会结束后,我们又赴比利时参观一家弹厂的先进生产线。
通过这些亲身感受,大家形成了三大共识:一是国际民用枪支弹药市场很大,二是中国生产技术与先进水平差距很大,三是中国应在该领域大有作为。事实上,大力发展民用枪支弹药是贯彻平战结合、军民结合方针的重要途径,既能促进枪支弹药健康持续发展,又可为过剩枪支弹药企业找到出路,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为战时储备足够的产能。是平时国民经济动员战线一项重要的工作。
后来,国家根据有关方面的意见,决定投资建设了民用枪支动员中心,为军民融合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