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长兴岛风情录
~~~——长兴岛风情录
~~~——长兴岛风情录
~~~——长兴岛风情录
~~~——长兴岛风情录
~~~——长兴岛风情录
~~~——长兴岛风情录
     
2019年04月1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元青
——长兴岛风情录
吴建国
  吴建国

  当年南京沦陷后,潘家沙鸭窝沙这些长江入海口的淤泥小岛,事实上,已经成了苏北乃至山东华北人员物资进出上海的重要关口。因此潘家沙西北角上,这个淹没在芦苇丛中的天然港湾,就成了航风船的汇聚之地,船家们在这里等待潮涨潮落日出日落的时候,也在等待着东洋兵巡逻艇驶过的间隙里起锚开船的时机。

  这一处岸堤上,很快有了十几家店铺,有了酒庄。

  逃难来潘家沙的人有一个特点:拖家带口,坛坛罐罐。这个人不同,他个子不高人很精瘦,看上去50多岁,只身带了五六只柳条提箱,还是船家帮着拎进栈房的。他说,他叫阮青,是广东人。潘家沙人不知道广东在哪里,也听不太懂他说的话,甚至,怎么也叫不出他的姓名。郎中王先生建议他的姓“阮”改一下,叫“元”,元青,这样就顺嘴了。

  元青这个外乡人做事有些怪:他在空地上自己垒了灶台,然后再叫人来盖的房子;元青开的是茶庄,买柴烧水,但他的开水从不收钱。那天雷阵雨过后,太阳刚露出来,东洋兵的飞机就从马家港那边飞过来了,低得要刮到芦苇的梢头了!元青从茶庄里跑出来,大喊:“卧下来,卧下来!”自己便趴在了地上。人们从各家店铺里跑出来,没有看清东洋兵的飞机,却都看到了元青正从地上爬起来,身上全是泥水。大家哈哈一笑,都说元青又一怪,听到飞机的声音就往地上趴。 

  这之后,从苏北姜堰贩猪到上海吴淞的猪老板,就和元青走得很近。来潘家沙时,猪老板不住船上也不住客栈,就喜欢和元青挤在一张床上。

  一天,猪老板搭别的船来到了潘家沙。元青立刻请了几个泥水匠,要把他的灶头拆了。大家都以为这灶头费柴,边拆灶头边商量着怎么把元青的灶砌得好一点,毕竟元青是为大家免费烧水的。可万万没有想到,灶底四层砖下面,埋的全是金条和银元,捧出来,整整一簸箕!

  猪老板满头是汗,背起这些金条银元走了。

  这个时候,潘家沙人才明白:元青自己垒灶头,原来是藏这些宝贝!元青怎么会有这么多钱?他的钱怎么让猪老板拿走了?他和猪老板是啥关系?反正,再大年纪的潘家沙人,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钱。

  解放后不久,潘家沙来了土改工作队,队长就是猪老板船上的一个水手,他说:阮青同志对革命有功,他是北伐部队的一个连长,部队从广东打到湖北,一路上都留下了战友的坟墓。为了把牺牲的战友之坟迁回家,他开始做生意赚钱,从四川把红木贩运到常州苏州,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当他把战友迁坟的钱赚到了,抗日战争开始了,日本人占领浙江江西后,把他迁坟的路线切断了。他来到潘家沙,本来是想经过上海到香港后再回广东的,在这里遇到我们新四军的联络员后,把五千大洋全部捐给了新四军,用于我们在上海的药物采购……

  潘家沙人记得,元青是在上海即将解放的时候离开潘家沙的,他从此杳无音信。但是,潘家沙人都感到,元青一直没有离开过这里,没有离开过潘家沙人的生活。是元青,让潘家沙人知道,钱是为了成就事业的;是元青,让潘家沙人看到了一个男人一掷千金的豪情;是元青,让潘家沙人对金钱有了新的认识。从那时起,所有见钱眼开的人,所有见钱忘义的人,都不在潘家沙人的眼睛里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从黑寂到高光·全球同步公布首张黑洞照片特别报道
   第A05版:从黑寂到高光·全球同步公布首张黑洞照片特别报道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上海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新民环球
   第A2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2版: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林茂烟云
暧昧
“易名改姓”
元青
你每天刷几次牙?
葫芦·市景·散步
忘年交高式熊
新民晚报夜光杯A17元青 2019-04-11 2 2019年04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