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4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唱与同议
丁布
  丁布

  三国演义里有个桥段说,曹操的军士都饿得面黄肌瘦,只有董昭面色红润。曹操就问他怎么保养得这么好,他回答是长期吃素,这个正史里没有记载,但董昭确实比较长寿,活了81岁。

  董昭还有一个长处就是善于外交。年轻时他被举为孝廉,起初为袁绍“参军事”,遇到袁绍和公孙瓒打仗,被委任为巨鹿太守,接替想投靠公孙瓒的李邵。袁绍问他准备用什么方法领导巨鹿?他说:个人是渺小的,不能够抵抗众人合谋,只有先附和众人,“唱与同议”,等摸清情况,再制服他们,至于用什么计谋也只能随机应变。到了巨鹿,摸清是孙伉等数十人主谋投降而“惊动吏民”,于是假借袁绍名义张贴布告,说已经抓住间谍,查清内应,现在就按军法处置,但“妻子勿坐”。谋叛很快被平息。

  然而,袁绍受人谗言“将致罪于昭”。董昭不得已去找汉献帝,到了河内,为张扬收留。恰好曹操想借道张扬的地盘到长安见天子,张扬不答应。董昭就劝张扬,说曹操“实天下之英雄”,本来就应该和他结好,况且现在他来找你帮忙,更应该帮助他向天子推荐他,“若事有成,永为深分。”张扬一听是这么个道理,就“表荐太祖。”而且董昭还替曹操给长安诸将李傕、郭汜等写信,“各随轻重致殷勤。”曹操也给了张扬“犬马金帛”。从此,曹操和天子搭上了话。董昭也诏拜议郎。“唱与同议”再次为董昭带来好处。

  建安元年,曹操在许昌平定黄巾军。韩暹、杨奉、董承及张杨“各违戾不和”。董昭看杨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就假曹操名义写信给杨奉,先是夸奖恭维其“翼佐之功、超世无畴”,再表示“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杨奉很开心,就上表天子让曹操做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董昭也升迁做了符节令。董昭“唱与同议”策略再见奇效。曹操更加倚重他,到洛阳朝见天子时,就“引昭并坐”,问计于他。董昭于是又使出“唱与同议”的绝招,先恭维曹操“辅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接着话锋一转,说其他将军“人殊意异,未必服从”。言下之意你曹操是厉害,但其他将军不服你啊。“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毕竟在人家一亩三分地上,没有办法“唱与同议”,“惟有移驾幸许耳”,只有把天子弄到许昌你自己的地盘上去。曹操也想这样干,但是杨奉离得近,军队也很精良,怕会牵累。董昭说杨奉独断专行,又缺少参谋,而且前番还助你升迁,你派人送厚礼“以安其意”,并说洛阳没有粮食,想把天子暂时弄到鲁阳,鲁阳离许昌比较近,那时再转运到许昌就方便多了。于是,曹操移驾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董昭善于利用形势,善于利用人,知道什么时候结交什么人。南宋史学家胡三省评论说:昭人品不足称,其谋略妙,不下二荀。人聪明,只是人品不好,有一次,董昭枕着同事苏则的膝盖睡觉,苏则把他的头推下去,说:“苏则的膝盖,不是佞人的枕头。”这只是一则轶事,《三国志》没有记载,但陈寿说其“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董昭清德为史家和后人诟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上海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2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设计之都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第ZF02版:中缝12-13
梁实秋的幽默和乡愁
徒手攀岩
唱与同议
吾家有女初长成
荷塘
旗升浦江红胜火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唱与同议 2019-04-17 2 2019年04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