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在大学里混个及格,四年后拿一张毕业证书就一切搞掂了,这还远远不够。如果今后没有一张文凭加几张技能证书撑腰,会否给人留下读了个“假大学”的印象?但是,如果象牙塔里的求学时光,只是为了弄一张文凭再考几张证书,这难道就是大学教育的真谛?这样的疑问是随着昨天教育部相关试点方案的出台而引发的。
培育复合型技能人才
昨天下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公布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目的是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拓展就业创业本领。《试点方案》提出,自2019年开始,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从10个左右职业技能领域做起,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试点院校以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为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及国家开放大学等积极参与。教育部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对专业课程未涵盖的内容或需要强化的实训,组织开展专门培训。据悉,教育部已在建筑工程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物流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5个领域遴选确定了参与首批试点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考证并非大学的全部
“我们学校早就实施了‘毕业证书+技能证书’的培养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项家祥表示,从这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情况来看,光有一张文凭显然是不够的,不同专业的学生如果能考出一张或几张相关领域的技能证书,就会给自己的应聘增添砝码。“比如,我们的护理专业,近八成毕业生考出了护士证;还比如汽修专业、数控专业,都会在专业学习的同时,要求同学们考技能等级证书。”项校长说。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高等教育的内涵不能仅满足于“文凭+证书”,否则就等同于职业培训班了。况且,现在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不断在清理各种“资格证书”“上岗证”等,对从业者进入职场采取的是“放管服”政策。现在大学里拼命考的一堆证书,说不定转眼就成了“废纸”,这不是劳民伤财吗?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经晓峰说,高校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人,培养的学生要能够具备可持续的就业竞争力、职业发展力和创新创业力。考出几张技能证书,这只是表明学生在某个领域里具有了上岗工作的资质,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部分而非全部。
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