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车展除了新车发布等环节,众多企业还展出了自动驾驶、智能车舱等智能科技产品,成为现场“网红”。记者在一台集成了商汤科技最新技术的工程测试车辆里,体验了智能车舱的“智慧”。
坐上驾驶座,系上安全带,中控显示屏就开始确认驾驶员身份。针对共享租车等应用场景,它还可以帮助实现对驾驶员及车辆的授权管理,减少用户操作成本。
忍不住打了个哈欠,立即被驾驶台上的红外单目摄像头捕捉到,“请注意!”车内立即响起了提醒声。昨晚没睡好,上下眼皮不住打架,警报又适时响起。利用眼睛睁闭检测和哈欠检测,车辆可以判断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并根据轻度、中度、重度发出不同等级的疲劳警报提醒。
远处似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儿,目光不由得被吸引过去。“聪明”的车怎会让你犯这样的错。摄像头通过对人的头部移动和视线方向进行追踪,确认驾驶员的注意力是否在前方路面上,同样会输出三个等级的分心驾驶报警信号。据许亮介绍,在实车道路测试环境下,疲劳检测和分心检测准确率均可达到98%,误报率小于1%。“对于抽烟、打电话、喝水等行为,系统也会做出判别,并在必要时开启辅助驾驶系统,避免发生车祸。”
排除了行车安全隐患,想来点音乐怎么办?将手掌伸出即可!借助IR摄像头和手势识别算法,即可实现手势调节音量、切换歌曲、控制车窗等。遇到喜欢的歌曲,伸出大拇指,就能将它收藏。目前,商汤科技已开发出超过20种标准动静态手势,还支持“私人定制”呢!
不止于此,智能车舱还集成了乘客属性分析。应用人脸属性检测与物体检测技术,它能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精准识别车内人员的性别、年龄、情绪等。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未来智能汽车或许就和手机一样,将成为连接人与外界最重要的移动智能设备。伴随技术的进步,AR高精度导航、AR车载娱乐系统等也将成为车内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我们只需借助普通IR摄像头,配合车规主流芯片,就能提供覆盖车内外的智能车舱解决方案,并不会增加车主经济负担。”许亮说。
见习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