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4月1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童年的消逝
马丹
  马丹

  3岁的童模妞妞在拍摄过程中被妈妈踹了。这一脚踹出了广大网友的众怒,也踹没了妞妞的“工作”。然而,这个时代,并不缺“妞妞”,她只不过是无数个童年被过度消费的孩子的缩影。

  和几十年前相比,今天的孩子正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富足,但他们也正被前所未有地“消费”中。过度炒作明星子女、打造儿童网红……在利益驱动下,近年来,娱乐文化的“工业流水线”正在开足马力,童星培训学校、经纪公司、演艺公司、平台也在源源不断“制造”童星,有些甚至不惜迎合低级趣味而突破底线。“尽快成名、尽早变现”的功利心态,正在剥夺孩子天真浪漫的童年。

  其实,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让整个世界的“童星潮流”席卷而来。美国图片社交网站Instagram上,一对名为泰特姆(Taytum)和奥克利(Oakley)的2岁双胞胎发一张照片已经喊价五位数。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就曾在其著作《童年的消逝》中提出隐忧,电视模糊了成人和儿童的界限,一把将儿童推入成人的世界。而今,互联网更成为不断压缩“未成年”时段的推手,一方面,儿童成为被“消费”的主体,另一方面,儿童太容易被不经筛选的成人世界信息“入侵”和影响。

  近年来,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我们国家也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和法规。比如,3月底,“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在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下,试点防沉迷系统。

  但是,光靠这些还远远不够,要还孩子一个纯净的童年还有不少路要走。媒介、信息甚至搜索引擎针对未成年人的分级制度、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的行业自律和社会责任建立,都需要尽快完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都市小区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上海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军事·社会
   第A24版: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750余家展商带来世界各地风情
“聪明车”让你享受驾驶乐趣
童年的消逝
历时近4年南浦大桥“悄悄”完成大修
虹桥商务区定制化班车将试点5GWi-Fi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童年的消逝 2019-04-18 2 2019年04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