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综合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5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选择和别无选择
宋宁华
  宋宁华

  国际护士节刚过,两则新闻对照鲜明。在闵行区人力资源市场供需蓝皮书(2019)中有个数据令人深思:护士岗位需求量为70人,却无人应聘。本报前天头版头条报道了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的好护士刘淑卿,在生死关头挺身而出,用13分钟为遭遇严重车祸的伤者做心肺复苏;虽然大病初愈,仍坚守护士岗位。

  在采访好护士刘淑卿中,笔者关注的不仅是她的救人行为本身,而是这一偶然背后的必然。刘淑卿刚动过大手术,身体仍很虚弱。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是医院里最辛苦的岗位之一,手术后,医院建议她到相对轻松的二线工作,却被她婉言谢绝。“把所学医务知识用到刀刃上”,是她选择坚持的理由。

  护士岗位在就业市场遇冷,和护士就业主要通过学校等途径定向就业有关,但这一职业压力大、三班倒、医患纠纷等也是重要因素。已经当了23年护士的刘淑卿还能坚持这样的选择,殊为不易。

  正是她执着选择的性格,才有了她关键时候的别无选择。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她毫不犹豫冲上前施救,从死神手上夺回了一条生命。“你就没有过一丝犹豫吗?”笔者问她。她只是平静地说,“情况太紧急,没有时间犹豫。”

  虽然彭宇案后,最高人民法院还原了案件的真相,且事实上,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并未发生一起仅因扶人而担责的判例。但是,“路见不平反被诬”的担忧仍广为流传,让许多人遇见危难选择冷漠,甚至见死不救。河南驻马店一女子在过马路时因无人施救、而遭“二次碾压”,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被俗称“好人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亮出了对见义勇为的鲜明态度: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刑事责任。这从法律层面上,鼓励更多人“路见不平,伸出援手”;同时,也避免了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剧。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场生死急救,医护人员大爱的品质再度彰显,受助者在朋友圈苦苦寻觅恩人,周围人纷纷伸出援手、维持现场秩序等行为,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人间自有温情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美美与共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美美与共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特别报道
   第A05版:美美与共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特别报道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要闻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5版: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上海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第ZF02版:中缝3-22
选择和别无选择
申城环境保护再出新政
沪上举办丰富活动倡导助残共享
“蓝天行动”破获系列诈骗案
科创板申请首轮问询86家
广告
新民晚报综合新闻A10选择和别无选择 2019-05-15 2 2019年05月15日 星期三